在中国宣布突破7纳米芯片工艺后,台积电的资深工程师杨光磊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

芸霄记史 2025-11-13 18:01:51

在中国宣布突破7纳米芯片工艺后,台积电的资深工程师杨光磊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如果大陆没有梁孟松,估计还会停在28纳米。”在他看来,梁孟松的作用不只是技术能力高,更能带来足以撬动整个团队的化学反应。他甚至坦言,如果不是中国芯片受欧美制裁,以梁孟松的能力,很可能已经摸到3纳米的门槛。     几年前,中国芯片制造的卡脖子问题十分严峻,那时,我们还停留在28纳米制程,这个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已不算先进,无法满足高端手机、人工智能算法等领域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制造更先进芯片需要的EUV光刻机,完全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并被严格限制出口,没有这台设备,就像医生手里缺了最精密的手术刀,直接断了向高端工艺迈进的路。     2017年,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的消息传出,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重大转折。他在台积电工作超过二十年,从130纳米一路干到28纳米,是核心技术领头人。   离开台积电后,他去了三星,把三星从落后一步一步带到能和台积电竞争的地位,这些经历,让他在团队管理、技术攻关、落地量产上积累了不容替代的能力。     进入中芯国际后,他立刻调整了研发体系,把原本分散的技术力量整合成一个集中作战的团队,并且设定了从28纳米跨越到14纳米的目标。   行业普遍需要五到六年才能实现的升级,他带队用了不到三年就完成,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一次凝聚人心的成功,让团队看到中国芯片有追赶世界的真实机会。     真正的挑战是在14纳米之后。由于拿不到EUV光刻机,外界几乎一致认为中国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7纳米工艺量产。   但梁孟松选择了另一条路——在DUV设备上,通过多重曝光工艺和极致的工艺优化,逼近7纳米的精度,这种方法风险大、成本高,对团队的技术能力和配合度要求极高,行业内几乎没人愿意尝试。     最终,梁孟松用了大约两年时间,让基于DUV设备的7纳米芯片实现量产,这是一次绕开封锁的硬仗,也证明了在设备受限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用智慧和技术创造突破。   杨光磊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进一步肯定了梁孟松的能力,并直言如果不受制裁,他有可能已经带队冲击3纳米节点。     然而,这样的突破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受限于设备、材料等外部环境,7纳米芯片的产能、良率还存在明显不足,这凸显了芯片竞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它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较量,而核心人才是支撑这一切的关键。     梁孟松今年已72岁,依然每天在研发一线投入大量精力,延续着他“为中国芯片做点事”的初心,这种坚守本身也提醒我们,要想实现芯片自主,就要建立留住顶尖人才的环境,过去,一些企业在研发投入上不够耐心或者无法留住关键技术人员,这在长远竞争中是致命的。     7纳米只是一个新的起跑线,未来在光刻胶、高端设备、设计软件等多个领域,中国都需要持续补齐短板。   一个人的冲锋可以点燃希望,但真正的胜利需要一群人的接力,当有更多像梁孟松这样的人才得到尊重与支持,中国芯片的路就会走得更稳、更快。

0 阅读:3713

评论列表

雾里看花66

雾里看花66

43
2025-11-13 22:42

向梁孟松老师致!中国芯片产业获实质性突破,梁老师功不可没!当国家在遇到某些技术瓶颈时,就是这些仁人志士心怀家国情怀,坚定地走中国自主发展之路,可歌可泣,值得赞赏!

田天

田天

17
2025-11-14 01:55

民族英雄

蛟龙

蛟龙

12
2025-11-14 05:47

真正的民族英雄,国之栋梁!

用户10xxx15

用户10xxx15

6
2025-11-14 05:57

历史应为民族脊梁大书一笔

凛然 房超滨

凛然 房超滨

5
2025-11-14 05:48

国家就更要严格管制稀土,不可总是想分配给外企换钱用,完全断他们的希望!

PANDA

PANDA

4
2025-11-14 04:48

虽然湾湾日遗汉奸比较多,但也不缺吴石梁孟松这样的爱国者

乆亍

乆亍

3
2025-11-14 06:52

梁老师要是再年轻十岁就更好了[祈祷]

wss

wss

3
2025-11-14 05:15

以后1中国顶尖技术反过来卡死他们!!!

Jason

Jason

2
2025-11-14 05:35

什么时候宣布突破了?🤓

搞笑嘣嘣响

搞笑嘣嘣响

2
2025-11-14 04:24

前辈真伟大

清风徐徐

清风徐徐

1
2025-11-14 07:19

梁孟松是位爱国的科学家!中国芯片科技第1人,我们必须向他致敬!希望我们国家要加强对孩子的家国情怀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能让科学家外流,守住人才,呵护家园!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