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务大臣对我们提条件了,要求我们必须给一个说法! 一场让人瞠目结舌的外交闹

温不樊人世间 2025-11-13 23:27:04

日本外务大臣对我们提条件了,要求我们必须给一个说法! 一场让人瞠目结舌的外交闹剧,把日本对华政策深处的裂痕,明晃晃地摆在了台面上。 事情简直匪夷所思,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11月13日在加拿大,居然要求中国为自家总领事驳斥挑衅言论的行为“妥善应对”。 这真是典型的“倒打一耙”。要知道,起因是日本政治家高市早苗先放话,叫嚣什么“斩首”反击,还把台湾海峡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上升到“日本存亡危机”的高度。 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盘算?一边是连续16年稳坐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宝座的中国,另一边却是在政治和安全问题上不断升级的疯狂试探。这种“精神分裂”式的操作,让人不禁想问,日本到底想干嘛? 高市早苗这类政客的强硬言论,其实是一场精心算计的政治表演。它的观众有两个,一个是国内的右翼势力,通过喊打喊杀来捞取政治资本。 另一个则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借此表忠心,证明自己是配合“印太战略”遏制中国的得力干将。 这种表演套路很清晰。先是抛出一个极端的言论,看看中国的反应和底线在哪里。一旦引发激烈反弹,立马找补说这只是个“假设性回答”。 外务大臣再出来装无辜,把责任推给中方,试图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这一整套操作,暴露出的不仅是投机,更是一种与自身实力不符的外交自大。 无论政客们在舞台上怎么嘶吼,冰冷的经济数据才是后台真正的老板,将近3800亿美元的中日贸易额,像丰田、三菱这些日本制造业巨头超过四成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就连日本的农水产品也高度依赖对岸的餐桌。 这些赤裸裸的数字,就是日本战略冒进路上最硬的“刹车片”,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经济依赖,让中国手里握着反制的筹码,比如对稀土出口的管控。 北京完全可以撬动日本商界,让他们成为一股遏制本国政客疯狂的内部力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的强硬总是色厉内荏,难以持久。 这种矛盾心态的根源究竟在哪?答案一半在历史的幽灵里,一半在现实的焦虑中,二战后,德国总理勃兰特能在华沙惊天一跪,而日本首相却年复一年地参拜靖国神社。 德国立法禁止纳粹符号,日本却在教科书里美化侵略,他们始终不愿承认“战败”,只轻飘飘地称为“终战”。 正如历史学家约翰·道尔在《拥抱战败》中指出的,当年冷战需要让东京审判留有余地,天皇制被保留,军国主义的根子就没被彻底铲除。 这份历史旧账没算清,加上从1895年到1945年对台湾的殖民情结,让一些日本精英至今对中国内政抱有扭曲的执念。 现实的焦虑则更加直接,当看到中国海军舰艇总吨位跃居世界第一,“福建舰”航母编队巡航西太,东风-17导弹形成威慑,以及解放军无人机去年绕台飞行上千架次时,日本过去那种地区优势感瞬间崩塌了。 日本正被撕裂在政治表演的冲动、经济现实的束缚和新旧交织的焦虑之中,茂木敏充那句“妥善应对”的要求,真正该听的,恰恰是日本自己。 中国已经反复强调,台湾问题是其核心利益,并多次就高市等人的言论发出严正警告,这不是普通的外交辞令。 当中国在联合国提出冲绳问题,捍卫《波茨坦公告》时,它是在国际法框架内行动。外部的压力,根本不可能动摇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 日本的外交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需要做的,不是要求别人如何行事,而是先理清自己的头脑,对自身的历史定位和国家利益形成一个清醒的共识。

0 阅读:64
温不樊人世间

温不樊人世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