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万英镑。 砸在伦敦,买下了一栋楼。 前意大利大使馆。 看到这新闻的时候,我脑子里嗡的一声,第一反应是赶紧掏出计算器。 不算了,心算一下,差不多快两个亿人民币。 我的天。 那可是伦敦顶级富人区,贝尔桂维亚。 一栋700多平米、带历史保护等级的老房子。 人家以前是正儿八经的国家门面,意大利武官在这里办过公,大使在这里喝过下午茶。 这事儿最妙的地方在哪? 在于买家是“有人”。 具体是谁,新闻没说,留给你我无限遐想。 真的,贫穷限制的从来不是想象力,而是我们对“生活”这个词的理解。 我们买房,是为了有个窝,为了孩子上学,为了通勤方便。 人家买房,买的是什么? 是地标,是历史,是社交圈里的终极凡尔赛素材。 这已经不是资产配置了,这是在收藏世界版图上的一个坐标。 以后朋友来家里做客,主人轻描淡写一句: “随便坐啊,这儿以前是意大利大使馆。” ……这天还能聊下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