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战场清理开始!俄军遗体回收队发现惊人比例,乌军阵亡者中外国面孔超三成,个别防御点的外籍人员占比甚至超过八成,哥伦比亚、波兰、英国等国的身份证件和退役证明散落各处。 这仗打了快四年,乌克兰的人力早就扛不住了。 战前乌克兰大概4000万人口,现在光外逃的就有850万,剩下的能打仗的壮丁越打越少。 有数据说乌军阵亡和失踪的已经超过170万,这个数字对一个中等国家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 现在乌军士兵平均年龄都到45岁了,征兵都快征到老人头上,而且前线士兵很少有能服役超过一年的,新兵刚训练几个月就得上战场,很多人没来得及适应就牺牲了。 更要命的是逃兵问题,光是2025年前四个月就有5万多人跑路,平均每天400多个士兵扔了枪就跑。 乌克兰指挥官也头疼,本土兵源不够,又没人愿意打仗,只能把主意打到外国人身上,外籍雇佣兵就成了填补前线缺口的救命稻草。 这些跑到乌克兰打仗的外国人,来源挺杂,目的也不一样。 最显眼的是哥伦比亚人,现在乌军里有个“西班牙语军团”,光第47机械化旅就有800多个哥伦比亚士兵,总共大概2000个哥伦比亚人和乌克兰签了兵役合同。 他们来这儿没啥复杂的想法,纯粹是为了赚钱。 在哥伦比亚本土,普通工人或者厨师一个月也就赚280欧元,而乌克兰给外籍雇佣兵开的月薪高达3000欧元,是家乡收入的十倍还多。 对这些哥伦比亚人来说,这笔钱能给孩子交学费、给父母治病、盖房子,都是在国内不敢想的事儿,所以哪怕知道战场危险,也愿意来赌一把。 不过他们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很多人之前是农民、服务员,没碰过武器,只接受了一个月基础训练就被派往最激烈的顿巴斯前线,说白了就是被当炮灰用。 有被俘的哥伦比亚士兵直言,来这儿是为了赚钱,不是来送死的,关键时刻根本不会拼命,甚至会擅自撤退,让旁边的乌军陷入包围。 和哥伦比亚人不同,波兰、罗马尼亚这些北约周边国家的参战人员,背景就复杂多了。 俄军在红军城的坑道里俘虏的46个人里,32个是波兰人,14个是罗马尼亚人,他们装备的都是美制步枪、德式夜视仪、英制防弹插板,还有“标枪”导弹,全是北约制式装备。 波兰政府嘴上说不派官方人员参战,但对这些“志愿者”的态度含糊其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背后有默许的成分。 这些来自北约国家的参战者,很多是退役军人,甚至有现役军人换个身份就来了,他们接受过北约体系的训练,战术素养比哥伦比亚雇佣兵高不少,与其说是雇佣兵,不如说是去掉国旗的正规军。 除了东欧国家,英国也有不少退役特种兵通过私人军事公司参与进来,英国的G4S公司就以“军事顾问”的名义招人,给的月薪高达1.5万美元,比哥伦比亚雇佣兵高出好几倍。 不过这些外籍雇佣兵在战场上的日子并不好过。 俄军现在的战术简单粗暴又有效,大量使用FAB滑翔制导炸弹,这种炸弹造价才3万美元,却能从70公里外精准打击目标,误差不到10米。 乌军要拦截一枚这样的炸弹,得用两枚价值百万美元的“爱国者”导弹,根本得不偿失。 俄军的火力强度是乌军的5到10倍,面对这样的炮火覆盖,躲在地下坑道里的外籍雇佣兵根本扛不住。 而且乌克兰军队对这些外籍人员的协调能力很差,补给跟不上,指挥也混乱,很多雇佣兵抱怨连防弹衣都要自己掏钱买。 从战场清理的结果能看出来,外籍雇佣兵虽被乌军当成“救火队员”用在最危险的地方,但根本改变不了战局,反而暴露了乌军兵力枯竭的真实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