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都不赏饭!全球最大的两条石油带,中国都完美绕开了,可即使这样,中国为什么还能发展得这么快? 全球最大两条石油带分别横跨中东到里海和南北美洲,这两个区域的石油储量加在一起占了世界绝大多数,而中国的探明石油储量连零头都赶不上,沙特、伊朗这些国家随便拿出一个,石油储量和质量都甩中国几条街,开采也轻松,成本比中国低很多。 首先得说,咱们早就跳出了“有矿才办事”的老思路,把“鸡蛋”放进了多个“篮子”里。谁规定只能从中东买油?2024年的数据亮了,俄罗斯已经成了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一年卖给咱们1.08亿吨原油,占了总进口量的19.6%,比沙特还多。中亚的油气管道早早就通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顺着管道源源不断送过来。 非洲的安哥拉、尼日利亚也是老伙伴,合计占了咱们原油进口的五分之一;就连美国,2024年也给咱们运来了近千万吨原油。现在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超过40个,前十大来源国里没有任何一个能占到20%以上,想靠断供卡脖子?门都没有。 更聪明的是,咱们一边买别人的油,一边给自己造“新饭碗”。新能源硬生生把石油的“戏份”给抢了。过去说“无油寸步难行”,现在电动车跑遍大街,风电光伏转个不停。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4月底,中国风电光伏合计装机达到15.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了火电装机。 2024年一年,可再生能源就发了3.47万亿度电,占了全国总发电量的35%,相当于省了上亿吨原油。路上跑的电动车更不用说,中国销量占了全球六成以上,光是2024年卖出的电动车,一年就能省下近千万吨汽油,这哪还用天天看石油大国的脸色? 光开源还不够,咱们把油用得比以前“金贵”多了。以前高耗能产业多,炼一吨钢、造一吨水泥都要烧不少油,现在早就改路子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下降了36%以上,2024年还在继续下降2.1%。 简单说,以前创造1万元GDP要烧1.5吨标准煤当量的能源,现在只需要0.9吨。就拿汽车行业来说,除了电动车,传统燃油车的百公里油耗也从十年前的8升降到了现在的5.5升,全国几亿辆车加起来,省出的油都够一个中等国家用一年。 当然,手里有粮才能心里不慌,咱们早早就备好了“压舱石”。国家规划的三期战略石油储备,加起来有近7000万吨,再加上企业储备,足够支撑全国90天以上的原油进口。 宁波镇海、浙江舟山这些储备基地,就像巨大的“油罐子”,不管国际油价怎么涨、供应怎么波动,国内的加油站都能稳稳供血。 这可比欧盟强多了,他们想换美国能源,光违约成本就够企业喝一壶,法国道达尔一家撕毁合同就得赔120亿欧元。 最关键的是,咱们把能源合作玩出了新花样,不再是单纯“买和卖”。中俄能源合作早就超越了“资源换钱”,现在搞的是“资源—市场—技术—金融”全方位协作,油气贸易里本币结算比例越来越高,根本不怕别人搞支付封锁。 中亚的油气管道、亚马尔LNG项目,这些都是咱们实打实的“能源走廊”,不仅稳定,成本还比绕道海运低不少。反观美国,虽然是能源大国,2024年卖给咱们的原油也才占1.74%,想靠这个拿捏咱们,根本不现实。 说穿了,石油资源这张牌,早就不是决定发展的唯一王牌了。中国的快速发展,靠的是不被“老天爷的安排”捆住手脚。别人有石油带,咱们就建“能源网”。 别人靠挖油吃饭,咱们就搞新能源革命;别人把能源当武器,咱们就把合作当桥梁。从2018到2023年,GDP连跨台阶的背后,是进口渠道的多元化、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现在再看“石油带绕着中国走”这事儿,反倒成了倒逼咱们转型升级的动力。那些靠石油发家的国家,还在纠结油价涨跌的时候,中国已经靠着风电、光伏、电动车,捧起了自家的“电饭碗”。这哪里是老天爷不赏饭?分明是咱们自己做了一桌满汉全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