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缺德了!”辽宁,一男子去吃鱼火锅,入座3分钟后,服务员就将锅端了上来,此后一个小时内,服务员先后8次将鱼肉送来,可男子吃完饭后却打了差评,理由是等了40分钟都没有上鱼!老板无奈只能发布监控自证清白。 据新晚报11月13日报道,监控画面显示,11月3日晚上8点多,店里正是热闹的时候,一个男子带着三个朋友走了进来,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这几位客人看起来心情不错,还跟服务员有说有笑地打听店里的特色鱼,一切看起来都和往常一样,谁也想不到,一场风波正悄悄拉开序幕。 客人刚坐下也就三分钟的光景,服务员就麻利地端着一口热气腾腾的铜锅上来了,锅底的葱段姜片在滚水里翻腾,鲜香味儿一下就飘满了整个角落。 紧接着,第一盘切得薄厚正好的鱼肉片也送到了桌上,男子和朋友们立马就动了筷子,吃得那叫一个香。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这家店的服务可以说是相当到位,监控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服务员前前后后一共给这桌客人上了八次鱼肉。 每次端上来,都会主动帮他们把鱼肉下到锅里,桌上的空盘子,只要一出现,马上就有人过来收走,茶水也是添了好几次。 整个过程里,这桌客人吃得非常尽兴,脸上挂着的全是满足的笑容,看到这,谁都会觉得这是一次愉快的用餐体验。 可怪事就发生在后面,当第七盘鱼肉端上来的时候,那个带头的男子笑着摆了摆手,示意服务员把这盘鱼送给隔壁桌的客人。 这一举动,看起来像是吃饱了,还挺大方,然而,就在最后一盘鱼肉上桌之前那短暂的空档,这个男子的行为突然变得诡异起来。 他掏出手机,对着自己桌上空着的一角,录了一小段视频,嘴里还念叨着什么,虽然听不清,但结合后来的差评内容,不难猜出他当时就在编造“等了40分钟不上鱼”的谎言。 录完视频,他面不改色地继续吃饭,等吃饱喝足结账走人后,反手就给了店家一个差评,王女士起初看到这个差评,还没太当回事。 开门做生意,偶尔遇到一两个不满意的顾客也正常,改进就是了,但事情很快就不对劲了,第二天一开门,她发现店里的评分断崖式下跌,后台涌进来一大堆差评,内容和配图竟然全都一模一样。 王女士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调出了当晚的监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监控里,男子一伙人从进门到上第一个锅底只用了3分钟,之后一个小时内上了8次菜,全程吃得喜笑颜开,哪有什么“等了40分钟”?王女士气不过,为了自证清白,她把监控视频剪辑了一下发到了网上。 可没想到,视频刚发出去,就被那个给差评的男子举报了,理由是侵犯了他的肖像权,平台没办法,只能先把视频下架。 王女士没辙,只好费劲地给视频里所有人的脸都打上马赛克,然后重新发布,这次,网友们终于看清了事情的全部真相。 视频里铁证如山,上菜速度飞快,服务周到,顾客全程满意,最后的差评完全是无中生有,这下评论区可就炸了锅。 有网友直接就说:“这哪里是给差评,这分明就是故意的网络暴力!” 还有人眼尖地指出:“看这熟练的操作,是不是职业差评师啊?专门来搞事的吧?” 不少网友纷纷提醒王女士,这种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消费纠纷了,应该直接报警,让这种人付出代价,王女士说,就因为这些恶意的差评,店里的生意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很多老顾客都打电话来问,是不是店里服务质量下降了,而那些不了解情况的新顾客,在网上看到这么低的评分和差评,直接就划走了,根本不会进店。 短短三天时间,店里的营业额就少了将近一万块,这件事让人心里堵得慌,一个辛辛苦苦经营的小店,就因为几条捏造的差评,信誉和生意都受到了重创。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当差评不再是消费者表达真实意见的工具,而是变成了某些人恶意攻击商家的武器时,我们该怎么办?这种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消费维权的范畴。 它利用了大众对弱者(消费者)的天然同情,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来误导舆论,从而达到诋毁商家的目的,这不仅仅是缺德,更是违法。 幸运的是,王女士选择了报警处理,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这件事也给所有商家和消费者提了个醒。 对于商家来说,保留好交易记录和监控等证据至关重要,面对恶意诋毁,不能忍气吞声,而作为我们普通消费者,在网络上“吃瓜”的时候,也应该多一份理性和思考,不要轻易被单方面的信息煽动情绪。 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待更多的信息和真相浮出水面,再做出自己的判断,只有共同维护一个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才能让好商家安心经营,让那些投机取巧、心术不正的人无处遁形。 信源:新晚报2025-11-13——一男子吃鱼火锅时称商家40分钟未上菜,商家晒出店铺监控力证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