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服!”无锡,男子开车叼着一根牙线被监控拍摄处罚,违法行为是“驾车时有其他妨

鸿鹄浮歌 2025-11-14 14:40:59

“我不服!”无锡,男子开车叼着一根牙线被监控拍摄处罚,违法行为是“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男子质疑:“我两手握着方向盘,完全正常驾驶,怎么不安全了?”网友:吓死了!我长时间驾驶有点疲劳,嚼槟榔缓解缓解疲劳,这算不算违法? 据广东新闻频道11月13日报道,那天钱先生吃完饭有点塞牙,就随手拿了个牙线棒处理一下,因为赶时间,他清理完后也没多想,就把牙线棒顺嘴叼着,发动汽车上路了。 一路上,他觉得自己开得稳稳当当,双手都老老实实地放在方向盘上,眼睛也一直盯着前面的路况,没觉得有任何问题。 可几天后,一条违章通知短信让他彻底蒙了,通知上白纸黑字地写着,他因为“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被处罚了。 附带的照片清晰地显示,他当时嘴里正叼着那根牙线棒,钱先生越想越觉得冤枉,他认为,自己既没有打电话,也没有低头捡东西,更没有跟人聊天分神,双手握盘,目视前方,这怎么就妨碍安全驾驶了呢? 他觉得这个处罚有点“小题大做”,于是提起了申诉,然而,申诉很快就被驳回了,理由是“嘴里叼着牙线棒,存在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影响驾驶操作的可能”。 这个“可能”二字,让钱先生心里更不舒服了,他不服气,把自己的经历和罚单照片发到了网上,想听听网友们的看法,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网友们的评论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人觉得交警太较真了,一位网友说:“吓我一跳!我开车累了还嚼槟榔提神呢,嚼一下能精神好几个小时,这难道也算违法?” 还有人开玩笑说:“那要是开车的时候哼个小曲,是不是也算分散注意力?万一哪个音唱跑了,一分心,不也危险吗?” 这些调侃背后,其实是很多人对执法边界模糊不清的担忧,大家觉得,如果连叼个牙线棒都要罚,那开车时能做的事情也太少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站在交警这边,一位网友就说得挺实在:“安全驾驶无小事,你觉得没事,不代表真的没危险,万一急刹车,牙线棒戳到喉咙怎么办?或者突然要跟旁边车道的司机交流,嘴里叼着东西也不方便啊。” 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们认为,驾驶员在车里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在紧急情况下变成致命的隐患。 交警严格执法,不是为了找茬罚款,而是为了所有人的生命安全负责,毕竟,谁也不想看到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动作,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随着事情的发酵,有记者联系了无锡当地的交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的解释是,虽然法律条文里没有具体点明“不能叼牙线棒”,但这类行为确实属于妨碍安全驾驶的范畴,因为它们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这个解释并没有平息争议,反而让一些人觉得更困惑了,有人提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里明确列出了几种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比如打电话、看电视等,但并没有包括叼牙线。 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凭什么就说违法呢?这种依赖于执法人员主观判断的处罚,让很多人感到不安。 其实,这起事件的核心争议点,就在于如何界定“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法律条文不可能穷尽所有情况,总会留下一些模糊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恰最考验执法者的智慧和尺度。 从安全角度看,任何可能让驾驶员分心的行为都应该避免,科学研究早就证明,驾驶时哪怕只有几秒钟的分神,车辆也可能已经“盲开”出几十米远。 叼着牙线棒,嘴部肌肉的动作会下意识地占用一部分大脑资源,这在平时不算什么,但在瞬息万变的道路上,可能就会让你对突发状况的反应慢上半拍,这半拍,有时候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从另一个角度看,公众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如果执法的标准过于主观和宽泛,今天可以罚叼牙线,明天是不是就能罚开车时想心事?毕竟想心事也可能分散注意力。 法律的权威在于其明确性和公正性,如果处罚的依据变成了“我觉得你这样有危险”,那执法的公信力就会受到损害。 大家希望看到的,是清晰、统一、可预期的规则,而不是看执法人员心情的“橡皮筋”,这件事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 对于司机朋友们来说,驾驶座上永远没有小事,别觉得“我没事”“我能控制住”,很多事故的起因,恰恰就是这种过分的自信。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上车就系好安全带,手不离方向盘,眼不离路况,把一切可能干扰驾驶的小动作都戒掉。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人和路上所有人的生命负责,而对于执法部门来说,如何在高压严管保障安全和人性化执法赢得民心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处罚模糊行为时,多一些解释和引导,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这样是危险的,效果或许会比一张冷冰冰的罚单更好,说到底,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而不是限制我们。 信源:广东新闻频道2025-11-13——男子开车时叼牙线被处罚!交管12123管理员回应:其行为或属于妨碍安全驾驶。当地最新回应:违法行为记录已撤销。

0 阅读:54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