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11月13日报道:“芬兰国防部长哈卡宁说,中国大力资助俄罗斯参与俄乌战争,提升了对欧洲的安全威胁,也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构成挑战。” 只能说芬兰国防部长哈卡宁这番话,简直是把“睁着眼睛说瞎话”玩出了新高度,稍微懂点事的都能看出里面的猫腻。 中国从俄乌冲突爆发第一天起,立场就从没变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今年8月就明确表态,中方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做劝和促谈的工作,没给任何一方递过武器,更谈不上“大力资助战争”。 哈卡宁嘴里的“资助”,说白了就是指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可这笔账得算明白。2024年中俄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45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但这些钱里绝大多数都花在了石油、天然气这些民用能源上,还有农产品和普通工业品。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是为了保障自家能源安全。俄罗斯通过出口这些资源获得收入,是为了维持国内民生运转。 而真正的战争资助是什么样,西方自己最清楚。美国政府这三年多给乌克兰的援助累计超1820亿美元,其中一大半都是直接的军事装备,从标枪导弹到F-16战机零件应有尽有。 欧洲各国也跟着往乌克兰送武器、派军事顾问。这些实打实的军援没人提,反倒把中国和俄罗斯的正常生意说成“资助战争”,这双重标准玩得也太溜了。 哈卡宁敢这么说和芬兰的身份变化脱不了干系,芬兰今年刚正式加入北约,急于在新圈子里表忠心。把中国拉出来当“威胁”,既能讨好美国和其他北约大国,又能转移国内对能源涨价、经济下滑的不满。这种拿外交当政治秀的操作,明眼人都能看穿。 要知道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努力,国际社会有目共睹。我们发布了专门的立场文件,派特使跑遍俄乌和欧洲各国撮合谈判。在联合国,中国还发起成立了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就是想多给和平找条出路。外交部长王毅今年三月就直言,冲突无法有赢家,和平不会有输家。这句话戳中了问题的核心,却被哈卡宁故意无视。 再看看欧洲的实际行动,更能说明哈卡宁的话有多荒谬。2025年前三季度,欧盟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比上年增长了15%,法国、匈牙利这些国家都在偷偷增加俄能源采购。欧洲国家一边买着俄罗斯的能源,一边指责中国和俄罗斯做生意,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实在说不过去。 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里,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经超过40%。这不是为了资助战争,而是两国为了避开西方制裁、保障经贸稳定的正常选择。与此同时,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在2025年增长了5%,中欧班列一年就开了1.9万列,帮着欧洲缓解供应链断裂的难题。 哈卡宁把中国当成“安全威胁”,本质上是在迎合北约的冷战思维。他故意混淆正常经贸和战争资助的区别,既违背了事实,也不利于欧洲的和平稳定。 现在的欧洲最需要的是推动和谈的理性声音,而不是制造对立的虚假言论。中国会继续站在和平一边,这一立场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抹黑就改变。哈卡宁要是真为欧洲安全着想,不如多花点心思推动停火,别再干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事了。

用户13xxx07
支持俄罗斯打击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