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世界都在赌中国和美国究竟谁先撑不住,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可美国的钱买不到中国的货,中国的货也卖不出去,赚不了钱。 这几年,中美之间因为关税问题,全球做生意的人都变得紧张起来。中国工厂原本靠着出口美国,日子过得还算顺溜。突然,订单像断了线一样没了着落,车间里机器空转,人手闲得发愁。 老板们心里着急,不敢坐等厂子关门,只能带着本钱和经验南下,跑到泰国、印尼这些地方开新工厂,说白了就是想换个活法。 东南亚这块地头确实便宜,政策也比以前宽松不少,刚开始确实能救个急,但问题也多得很。厂子一搬过来,才发现基础设施跟不上,运输和招聘都费劲,市场本来就没多少,撑不了太大的生意。 新来的外企风风火火,结果干起来才明白这里根本接不住那么大的量。许多小厂子没扛住,赔了钱还得关门带人回国。 中国工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原来有一份稳定工作,如今有人失业、有人跳槽,家里人都跟着心里没底。 美国那边同样不好过,加税让美国农民心里直发慌,本来一年到头就指望卖谷物给中国,突然间一堆谷子全囤在仓库,卖不出去价格还跌得离谱,辛苦一年只能眼看着赔钱。 科技公司也有麻烦,芯片卖不动,损失大客户,收入一下子就掉了,想找别的市场补窟窿根本没那么快。 美国普通人去超市买东西,发现价格没完没了地涨,想省点钱都成了难事,这都怪两国打架让日常变得越来越贵。 因为中国企业搬进泰国和印尼,这些地方一下子成了热门,有的地方电动车卖得比当地品牌还火,电池工厂也开得热闹。 可这些红火只是一阵风,等到问题浮出来,才发现人手紧张,运输粘连,政策换来换去,做生意哪有头几年舒坦。东南亚撑不起来全球的订单,能吃个甜头但担子太重,企业也只能硬着头皮干。 贸易战最伤的还是平民,中国工人、美国农民,甚至东南亚新厂员工,都在夹缝里找活路。有人转行,有人回老家,生活说苦不苦但都紧巴巴的。 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都希望明天能有改观,但眼下两国都不想先松手,市面上没人敢保证日子什么时候能熬出头。 其实这些表面上的“货卖不出去”“钱花不了”,背后是全球经济链绷得太紧了。中国有生产本事,却没了美国买家,美国有钱、市场也大,离了中国供应链日子也难过。 东南亚想分一块蛋糕,但体量和配套根本顶不上。各方都在赌最后谁能撑住,结果却是全世界老百姓都成了这场博弈的第一批受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