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主动归顺大清,为何乾隆就是死活不接受呢? 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侵略他国领土,这是中国的基本原则,不仅限于当代,其实早在乾隆盛世时期我们就养成了这种内向型的性格,或许这也是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和基因。 这种传统从来不是嘴上说说的空话,乾隆面对哈萨克主动归顺时的态度,就把这点体现得明明白白。 中国古代讲究的是“天下观”,不是像那些欧洲国家似的,见着块土地就想抢过来直接管。在乾隆眼里,大清已经是天朝上国,周边国家只要认大清当宗主,按时来朝贡,承认大清的地位,大清就会护着他们,这就够了。 哈萨克主动要求归顺,意思是想让大清直接把他们的土地划进版图,派官员、派军队去直接管辖,这在乾隆看来完全没必要。本来人家好好的自己管自己,大清要是真接了,反而成了侵略吞并,既违背了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也丢了天朝上国的脸面。 再说了,哈萨克那地方离中原太远了,中间隔着茫茫的沙漠和草原,交通极为不便。真要是把它纳入版图,首先得派兵驻守吧?那么多士兵的粮草、补给,从内地运过去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路上的损耗都得是个天文数字。 而且当地都是游牧民族,生活习惯、民族习俗跟中原完全不一样,大清的治理方式在那儿根本行不通。强行推行中原的制度,只会引发矛盾,说不定还会闹出叛乱,到时候派兵镇压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 乾隆心里跟明镜似的,管地盘不是买菜,越多越好,得看能不能管好,有没有实际意义,显然哈萨克这块地,直接管辖的成本远大于收益。 乾隆时期的大清虽然强盛,但朝廷的精力主要放在巩固已有的疆域上。当时大清刚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这些叛乱,西北边境才安定下来,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再去接手一个陌生的、难以治理的地方。 哈萨克归顺的背后,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是想靠着大清的庇护,抵御周边其他部落的侵扰。乾隆看透了这一点,他愿意给哈萨克提供保护,让他们成为大清的藩属国,受大清的庇护,但绝不会因此就打破“不侵略、不干涉”的底线,直接把人家的土地和人民收过来。 这种理念其实是从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从秦汉到唐宋,中原王朝对待周边部落和国家,大多都是采取这种“藩属朝贡”的模式,只要对方臣服,不主动挑衅,就不会轻易兴兵讨伐、占领土地。 乾隆只是延续了这种传统,他觉得天朝上国的威严,不是靠占领多少土地来体现的,而是靠德行和实力让四方自愿臣服。接受哈萨克的归顺,看似是扩大了疆域,实则是违背了祖训和原则,还会给大清带来无穷的麻烦。 所以乾隆死活不接受哈萨克的归顺,根本不是傻,也不是胆小,而是基于几千年的传统基因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明智选择。他既守住了“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侵略他国领土”的底线,又通过藩属关系护住了哈萨克,还避免了大清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可谓一举多得。这也能看出,中国骨子里就没有侵略扩张的基因,这种刻在血脉里的原则,从古至今就没变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