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军队频频对外展示肌肉,彰显军事实力。这要是在过去,美西方国家早已把中国戴上威胁论的帽子,然后进行舆论围攻。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现在反而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这到底是时代变了,还是这些国家变了呢? 回想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军队稍有动作,美西方就炸锅。那时候,1988年南海演习刚结束,美国媒体就大肆炒作“中国扩张主义”,国会里议员们嚷嚷着要加强盟友军援,航母群直接开到附近海域转悠。 1996年台湾海峡导弹试射事件更典型,美方迅速调动两艘航母战斗群,F-18战机从甲板起飞,欧洲议会也跟着通过决议,敦促经济制裁。那些年,西方舆论场里“中国威胁论”满天飞,智库报告年年出,基本把中国军队定位成“潜在对手”。为什么?因为那时候中国军力还处在追赶阶段,经济体量小,技术差距大,美西方觉得能轻松掌控叙事,借此拉拢盟友,维持霸权。 可现在呢?阅兵刚结束,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报道就直言,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和无人机领域已领先全球,编辑们分析数据时承认,这不是威胁,而是现实力量对比的变化。 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的报告也指出,北京的防空网络形成完整体系,研究人员用卫星图像标注部署点,建议西方调整策略。 连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都没像从前那样火药味十足,而是提到中美历史合作,语气缓和多了。 欧洲媒体如BBC,焦点转到技术创新上,采访专家剖析装备性能,而不是一味渲染恐慌。 发展中国家那边,非洲联盟主席公开表态,这种展示有助于区域稳定,拉美国家也通过中方合作建起基础设施,获益不浅。 这变化听着奇怪,其实挺好懂的。先说中国自身,4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军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军队从百万大裁军后精简到200万,装备更新换代快。 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相继服役,火箭军核弹头增至数百枚,战略支援部队整合网络力量,这些硬实力让对手没法再无视。 再看时代背景,现在是多极化世界,金砖国家机制下,巴西、印度等国在贸易谈判桌上更有话语权,发展中国家不再是附庸。 联合国安理会里,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派出4万多名维和人员,实际行动维护和平。 西方那边呢?美国债务堆积,国会预算辩论时军费分配成难题;欧洲能源危机,工厂开工率下滑。这些内部压力,让他们无力再玩单边围堵,转而求对话。当然,这不意味着没摩擦。不过说白了,实力上去了,底气就足了。中国军队的展示,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捍卫核心利益,顺带提醒大家,和平靠自强,不是靠别人施舍。 为什么西方声音弱了?一方面,他们情报系统早盯上中国军力,五角大楼年年出报告,承认部分领域中国已平起平坐,甚至领先。 比如无人机蜂群战术,中国在2025阅兵上展示的集群控制系统,让美军情报人员通宵解析。 另一方面,西方媒体开始反思自家问题,美国军队内部腐败曝光,装备更新滞后,好几年没大阅兵了。 中国这边,反腐力度大,军委席位调整后,效率更高,强调“低成本高效率”。 全球看,这波变化是必然的。过去,美西方靠舆论主导,现在中国用事实说话,发展中国家站队更理性。 展望未来,中国军队会继续现代化,重点在信息化、智能化。 比如高超音速导弹的实战部署,能改变区域平衡;海军远洋能力增强,护航亚丁湾已成常态。 但核心是和平导向,中国在联合国呼吁裁军,参与萨赫勒维和,分发物资建帐篷,这些是实打实的贡献。 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拉美水电站项目运转起来,涡轮发电稳定供电;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铁轨铺设好,贸易通道通畅。 面对地区动荡,中国不搞霸凌,而是推动经济互联,人类社会才能稳步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