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安全,机动车新标准 我说的也不对,这不是机动车新标准,而是公安部11月10

绮闲言 2025-11-14 23:35:58

为了安全,机动车新标准 我说的也不对,这不是机动车新标准,而是公安部11月10日公开的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 全名是《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也就是说,这个征求意见稿的意味着,若机动车达到了这样的技术条件,或者说标准,就能实现安全。 其实,意见稿名称虽然说是机动车,看过内容,完全就是针对电动车,或者准确的说是新能源汽车。 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很大了。截止到今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全国有3689万辆,而今年10月份,出售新能源车171万辆,占当月机动车销量的51%强。 同时,没有实际数据,目前网络上断断续续出现的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很多,尤其是车门无法打开,真的让人愤怒。 尽管国内有专家说,燃油车起火的事故更多,车门打不开的事也不少,但是,网络上曝光的,的的确确以新能源车为多。 因此也才有了公安部门打算出台技术条件,应该是安全技术条件。为了安全,必须符合这些条件。 问题是,已经存在的这些超过3600多万新能源汽车咋办?是要求回收处理呢?还是就地销毁?如此以来,巨大的成本谁来承担?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此后新能源汽车符合了这些条件,是否就意味着一定安全。或者说,符合了安全标准,就不用追究厂家责任了? 关键的是,在为了安全的良好愿望下,公安部门制定此类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有没有必要呢? 满足这些条件,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厂家需要增加制造成本,此后,谁来检查或者监督厂家的落实情况呢? 或许,厂家若不能满足这些技术条件,新能源汽车就不能出厂,就无法获得合格证吧? 那么,技术创新,或者说新能源汽车有更好的技术能够解决车门把手的打开问题,这要求的机械把手,也得保留吗? 加速百公里不少于5秒,为啥不是4秒,或者6秒呢?还有,这样的要求与安全有多大关系呢?有必要提出这样的条件吗? 特别是电池安全风险问题,条件要求电池报警后,5分钟内电池箱外部不能起火爆炸,具备自动切断动力电路的能力。 这样的技术条件,真的有必要吗?五分钟内,依据是什么?是厂家只要满足了这些技术条件,就能安全,就能赢得消费者吗? 退一步说,这些技术条件没有必要出台。出台的强制性条件,远远比不上市场对厂家的“要求”。 别的不说,近期连续多次某款新能源汽车起火,也有车门打不开现象,网络上视频曝光后,消费者已经用脚投票了。 当存量销售额消化后,新的市场需要,或者订购量,已经明显萎缩了。这样的现实,肯定会督促厂家寻求改进的。 市场的力量,或者说消费者,才是促使商家进行改进,提高技术标准的根本。所谓的消费者主权是也。 论起安全来说,还有谁能比消费者自己更在乎、更重视自己的生命安全呢?除非生命安全的价值排序低。 生命安全的价值排序低的话,那就完全是消费者个人的选择了。比如说,百公里加速哪怕是100秒,一样会发生安全事故。 总而言之,这样的技术条件没有必要出台,毕竟,谁还能比消费者更在乎安全呢?消费者主权的效用,厂家怎敢不重视呢?

0 阅读:0
绮闲言

绮闲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