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若赖清德能接受‘九二共识’,下架民进党台独党纲,我相信赖清德也可以改变两岸关系,也可以迎来两岸的和平”。 郑丽文作为国民党新任主席,其政治轨迹颇具戏剧性。她早年加入民进党,担任过媒体人,立场一度亲近台独主张,但近年来转向国民党,并在2025年10月国民党主席选举中脱颖而出,以超过6万票的优势胜出。这次当选标志着国民党内部寻求转型的信号,尤其在两岸议题上,她强调务实路径而非空洞对抗。郑丽文上任伊始,就直面赖清德政府的两岸政策。她指出,赖清德上任后,推动多项安全条例修订,如限制两岸交流的审查机制,导致经贸项目锐减,台湾农产品出口受阻,企业面临供应链断裂压力。这些举措虽获绿营支持,却加剧岛内经济焦虑。郑丽文在专访中批赖清德对两岸事务不熟,过去八年马英九时期,九二共识带来直航恢复、经贸协议签署,民众实惠明显。如今共识缺失,两岸航班减少,投资环境恶化。她的话语接地气,直指和平不是空谈,而是基于互信的实际操作。这番表态并非随意,而是国民党试图重塑形象,从反对党转向提出方案的角色。 郑丽文在2025年10月30日接受媒体专访时,核心观点聚焦九二共识。她认为,这份共识是两岸消极基础,能避免军事摩擦升级,避免岛内被卷入大国博弈。专访中,她直接点名赖清德,若其接受共识并下架民进党台独党纲,就能扭转两岸关系走向和平。这话一出,迅速登上热搜,因为它挑战了民进党长年坚持的党纲底线。民进党党纲中台独主张由来已久,自1991年确立以来,便成为绿营意识形态支柱。郑丽文并非首次触及此议题,早于10月20日,她拜访国民党党团时就回应赖清德言论。赖清德那天公开表示,和平不能靠一纸协议,强调实力保障。这番话虽稳固绿营选民,却忽略了共识在过去带来的红利,如ECFA协议签署后,台湾对大陆出口增长逾50%。郑丽文的反击精准,她列举数据说明,共识期两岸旅游互访超千万人次,经济互补效应显著。如今赖政府推进国家安全条例修改,进一步加密两岸互动审查,学术文化交流受限,大学合作项目取消。这让她的话语更有分量,直指拒绝共识的代价。 民进党对郑丽文表态反应激烈。10月30日,民进党发言人韩瑩召开记者会,斥责郑丽文重复大陆话术,是真正的麻烦制造者。她强调,郑丽文主张下架台独党纲,等同投降,违背台湾民主价值。绿营内部视此为国民党亲中卖台的证据,尤其在赖清德上任后,民进党持续强化抗中叙事,如推动17项对陆策略,包括统战人士入境限制。这些政策虽短期稳固支持率,却让岛内中产阶层担忧就业与物价上涨。郑丽文未退缩,她在后续场合重申,国民党立场坚定反独,但需从意识形态对抗转向务实沟通。赖清德本人虽未直接点名回应,却通过团队释放信号,继续推进党纲方向。 国民党内部对郑丽文言论也现分歧。高层中,有人视之为奇兵,能激活党内活力,但死忠派担忧模糊敌我界限。萧旭岑等人物匆忙澄清,称那是假设性表述,避免党内反弹。郑丽文当选前,国民党已连败多场选举,年轻选民流失严重,中间派转向。她上任后,推动党内路线调整,从符号政治转向解决方案输出。这话的冲击在于,它将国民党定位为和平推动者,而非单纯反对者。过去蓝营在两岸议题上常陷被动,如今郑丽文借共识重塑话语权。赖清德政府面临内外压力,美国智库同期报告批评其对陆政策鲁莽,可能无视华盛顿建议,将台海推向边缘。这份报告点名赖清德,警告风险外溢,显示美方态度微妙转变。国民党借机放大,强调共识能缓冲大国博弈,让台湾避开夹缝。 两岸关系现状下,郑丽文的话如一剂催化剂。大陆国台办11月初重申,九二共识是对话基础,反对台独行为,同时推进以融促统,如进博会经贸展区虽台湾摊位空置,但大陆持续开放市场。这显示空间犹存,若赖清德拒绝沟通,孤立风险自担。岛内民调显示,民众对和平的渴望强烈,经济数据佐证:共识缺失后,台湾对大陆出口下滑10%以上,企业转向东南亚却成本高企。郑丽文强调,她愿与大陆领导人谈和解,这番表态接地气,呼应民众对稳定的需求。国民党转型需统一口径,若能借此理清路线,或重获话语主导。赖清德固守党纲,却面临民意疏离,蓝绿对立短期加剧,但长远看,和平讨论空间已开。台海问题渐成中美博弈延伸,谁掌握沟通主动,谁就占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