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日本议员吉田康一郎再度抛出惊人言论,他说:“你可能不知道,日本当年的投降书是签给中华民国,而不是你们。” 吉田康一郎这么说,不是随口一提,而是有很强的政治指向。他的话出现在中国大使吴江浩的一条公开发文下。 吴大使那条内容其实非常清晰:1945年10月25日,日本在台北中山堂举行正式的投降仪式,将台湾归还中国。这不仅是战后对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见证,也是台湾回归中国的铁证之一。 吴大使强调,日本曾对台湾进行五十年的殖民统治,犯下严重罪行,现在没有资格对台湾问题指手画脚。这话说得很直接,历史也站得住脚。 吉田的回应看似在“抠字眼”,实则是想用历史技术细节混淆视听。他说投降书签给中华民国,这当然没错,问题是这并不能作为否定现在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的依据。 1945年中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时,中华民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是对日战争的主要胜利国。当时的中国政府代表整个国家接受日本投降,这是国际认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承了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直到1971年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通过,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地位。 从那一刻起,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中国政府拥有代表全中国的主权,包括台湾在内。所以吉田的话,说白了就是拿“中华民国”这四个字搞政治文章,想要玩文字游戏。 把台湾问题“历史化”,把主权问题“模糊化”。但这招其实早就被国际社会识破。就连日本政府自己在战后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中都明确表示。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重申“充分理解并尊重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所以吉田这类发言,和日本官方政策并不一致。 更多是他个人在国内政坛刷存在感的一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言论并不是孤立事件。近年来,日本一些右翼政客时不时就会在台湾问题上“插一脚”。 有的说要加强日台“交流”,有的干脆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些言论的出现,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关心台湾人民的福祉,而是出于地区战略利益的考量。 他们看到中美博弈加剧,试图借台湾问题与中国“过招”,甚至希望通过挑衅来牵制中国发展节奏。但他们忘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中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任何干涉都只能是徒劳。 再说回吉田提到的“投降书签给谁”的问题。历史可不是某些人想怎么剪裁就怎么剪裁的布料。日本的投降是对全体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共同投降,而不是某一个政府或某一派政治势力。 无论是1945年中山堂的投降仪式,还是后来在南京举行的受降典礼,都是中国作为战胜国地位的体现。台湾是战后中国收回的领土之一,国际上也没有哪个主流国家承认台湾是“独立国家”。 更别说联合国宪章中明确写明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这些都不是吉田康一郎一句“签给谁”的轻描淡写可以否定的。 有趣的是,就在吉田言论刷屏的时候,另一个热点也在国际上发酵,那就是美国近期在亚太地区的“印太战略”调门越来越高,频繁拉拢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对中国进行围堵。 吉田之流的发言,恰好就踩在这种大背景上。他们想在中美之间找机会卡位,幻想通过挑事来提升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地缘话语权。 但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会引来坚决反击,绝不是靠几句“历史抖机灵”就能撼动的。 从根本上说,这类言论反映出的并不是对历史的尊重,而是对历史的选择性利用。当年日本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其手段之残忍、政策之系统化,早已被无数历史文献和证词所揭示。 从文化压制到经济掠夺,从语言同化到身份剥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轨迹不是“温情脉脉”的“治理”,而是赤裸裸的侵略。 在这种背景下,吴大使提到“日本没有资格对台湾说三道四”,不仅有道理,而且非常必要。所以,吉田康一郎的“历史发言”,表面上是讲道理,实际上是挑事。 他想用历史细节来模糊历史全貌,想用政治手段来操弄历史记忆,这种操作不仅经不起推敲,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中国早已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台湾回归的脚步不会因为谁说了什么就放慢半分。 历史书可以翻,但不能撕,也不能乱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