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在人脑中发现高浓度微塑料?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近日发表文章

烈火科学风暴 2025-11-15 17:11:10

美国科学家,在人脑中发现高浓度微塑料?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近日发表文章,引起巨大争议。 微塑料早已渗透生活——瓶装水、外卖盒、空气里都有它们的身影,此前研究已在人体血液、胎盘甚至精液中发现其踪迹,但人脑中是否存在微塑料,却因2025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团队的一项研究,让科学界陷入争议。 该团队用“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法”(通过加热样本让微塑料分解,再分析分解产物确定种类和含量的技术)检测尸检脑组织,宣称人脑微塑料浓度比肝肾高30倍,75%是来自瓶装水容器、食品袋的聚乙烯。 研究还提到,痴呆患者脑内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且2016-2024年脑组织中微塑料含量飙升50%,相关论文已提交至《环境国际》期刊待审。 但《自然·医学》很快发文质疑,直指研究两大漏洞:一是污染控制不到位,实验室常用的塑料离心管、空气中的纤维碎屑,都可能混入样本导致假阳性。 二是未做“回收率测试”,这种关键验证能判断检测方法是否准确捕捉到样本中的微塑料,缺了它,数据可信度大幅下降。 争议根源,其实是检测技术“没有明确标准”。 目前,全球没有统一的微塑料检测规范,不同研究方法差异极大:有的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通过分析微塑料吸收的红外线来识别成分)验证,有的靠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连样本处理用塑料容器还是玻璃容器,都会影响结果。 此前就有研究因样本量不足10例、实验剂量远超日常暴露水平,被学界批评“缺乏参考价值”。 即便抛开争议,有一个关键问题仍未解决:就是微塑料的入脑路径,要知道,大脑有血脑屏障保护,只有小于200纳米的微塑料颗粒可能穿透,但它们是通过血液循环还是神经传导进入,至今无明确答案。 信源-025-04045-3

0 阅读:0
烈火科学风暴

烈火科学风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