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日上午,几架美国飞机从上海南面飞来,轰炸日军的江湾机场。日军以高射炮迎战,美军一架P51型战斗机中弹燃烧,坠落在浦东行西村东顾家宅的田野里。 说起1945年那会儿,抗日战争已经打到尾声了,日本鬼子在上海周边还死死抓着几块地盘,江湾机场就是他们的重要补给点。那天早上,美国第14航空队的几架P-51野马战斗机从南边直扑过来,目标就是炸掉这个机场。美军这时候已经在华南和西南开辟第二战场,飞虎队的后继者们负责支援中国地面部队,打击日军后勤。P-51是当时顶尖的单引擎战斗机,航程远、速度快,配上50口径机枪和炸弹,专治日军地面目标。几架飞机低空突入,投下高爆弹,机场跑道和机库直接被炸得稀巴烂,火光冲天,日军损失不小。 日军反应不慢,机场防空部队立刻开火,高射炮密集射击,炮弹在空中爆开,碎片四溅。其中一架P-51尾翼中弹,引擎起火,飞行员没法稳住,只能迫降。飞机拖着烟尾砸进浦东行西村东顾家宅附近的田地里,残骸散落一地。这位飞行员叫詹姆斯·斯洛克姆,25岁,美国佐治亚州人,飞虎队第75中队第23分队少校。他1943年到中国战场,累计飞了上百次任务,专攻日军运输线和机场。这次行动是例行轰炸,哪知运气背了点,成了日军活捉目标。 当地百姓第一时间发现斯洛克姆跳伞落地,他们没声张,就把他的降落伞藏起来,还帮着护着人。浦东那时候是游击区,抗日武装活跃,黄明初就是其中一员。他1925年生在浦东农家,20岁出头,已经是中队警卫班战士,驻点高东老宅。黄明初平时负责巡逻和情报,骑自行车串村子,熟悉地形。队长凌关根听到动静,两人赶紧赶到现场,看到斯洛克姆腿脚受伤,走不动路,就架着他上自行车送回驻地。驻地简单包扎伤口,喂了点饭,那地方离高桥镇和黄浦江太近,容易暴露,凌关根当机立断,派黄明初带警卫班护送斯洛克姆往沿海杨园和顾路转。 日军当天就扑向坠机点,带队搜查,打算抓活的美国飞行员。没逮着人,他们火了,从东昌、高庙、东沟和高桥调来上百日伪军,拉开大网搜捕。日军这套路老套,挨家挨户翻,封路设卡,伪警在前头充当眼线。游击队靠群众基础,村里人通风报信,敌动向一清二楚。他们反着来,敌人往东搜,他们就往西溜,避开主力,白天藏村子,晚上挪窝。斯洛克姆个子高,一米八五,穿中国衣服不合身,炊事员凌长安也高个,就把自己的长衫给他换上。饭食凑合,米粥咸菜,凌长安还试着煮点杂粮糊,斯洛克姆吃得下。雨天多,路滑,他们用独轮车推人,黄明初拉绳,别人推车,泥巴裹腿。路太烂时,就背着走,黄明初轮班扛,肩膀压得生疼。 最险的一次在赵桥村,刚进村,日伪军就跟上尾巴。队伍把斯洛克姆塞进土屋角落,用草堆挡住,队员们趴篱笆后端枪警戒。七八个日兵进屋搜,从南头翻到北头,又来回捅,被窝桶子全抖落,没找到人影才撤。整个过程四十多天,换了几个窝点,杨园乡钟文宅住得最久,那地方三面河,一条小路进出,好守。队员请英语老师当翻译,斯洛克姆报了身份,飞虎队少校,对营救表示谢意。游击队不懂外语,但行动靠谱,医生来过几次,换药上药。日军搜捕规模大,但浦东地广人多,情报网密,他们总差一步。 5月10日夜里,黄明初他们把斯洛克姆送到杨园海边土码头,上了一条小船。斯洛克姆留了飞行服、手枪、信号枪当纪念,带走凌长安的衣服。黄明初给了张照片,背面写“中华民国上海黄明初20岁”。船走后,几天消息传来,斯洛克姆经浙江海门转到黄岩美军基地,伤养好继续飞。飞虎队这时候是中美合作象征,第14航空队从陈纳德手里接过来,装备美式,人员混编,任务是掩护盟军反攻。斯洛克姆那年任务多,P-51帮着炸了日军不少油库和桥。 战后,斯洛克姆回美国,过上平静日子,但没忘浦东恩情。1981年到1985年,他写了五封信给黄明初,通过亲友和媒体联系上。信里忆旧,1985年4月26日从佐治亚州寄的,说四十年过去,记忆清楚,黄明初的勇敢让他脱险,谢意永存,可惜眼疾重,来不了中国。黄明初那时候在上海过日子,收到信挺意外,两人就这样隔洋通信。斯洛克姆后来退休,专心家庭。 2005年9月14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上海西郊银河宾馆办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请了飞虎队老兵和救人群众。黄明初去了,见到斯洛克姆战友、机械师纽曼。纽曼带了斯洛克姆托付的手表,黄明初回赠中国结和上海印象书。两人聊起旧事,黄明初说,美国飞行员万里来华抗日,中国人救他们是本分。活动上,大家忆苦思甜,飞虎队援华历史摆上台面。那年中美关系缓和,这样的聚会多,提醒人二战同盟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