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方腊起义绝对比宋江起义规模大得多,宋江起义也没有108条好汉,大约只有36

运赛过去 2025-11-15 23:49:52

历史上方腊起义绝对比宋江起义规模大得多,宋江起义也没有108条好汉,大约只有36条英雄好汉,被海州知州张叔夜剿灭的。1121年张叔夜采用诱敌设伏、焚烧战船等战术,迫使宋江投降,最终于1122年将其彻底击败。 说起北宋末年的那些乱事儿,总绕不开宋江和方腊这两个名字。很多人脑子里先蹦出来的肯定是《水浒传》里那帮梁山好汉,108条汉子聚义堂上喝酒吃肉,劫富济贫,搞得天翻地覆。可历史书上翻开一看,真实情况跟小说差了十万八千里。宋江那帮人压根儿没那么多好汉,顶多三十六个骨干,队伍也就几千人晃荡,远没到席卷天下的地步。反倒是同时期的方腊,带着几十万农民闹腾,占了六州五十二县,差点儿就把北宋的东南命脉给掐断了。这俩起义搁一块儿比,规模上宋江完全不是对手,方腊那才是真刀真枪动摇国本的。 北宋宣和元年,也就是1119年,宋徽宗赵佶那会儿正忙着花天酒地,蔡京、童贯这些家伙在下面瞎折腾,税赋重得像座山压在老百姓头上。山东梁山泊一带,渔民捕鱼还得交重税,日子过得紧巴巴。宋江,本来是郓城县一个押司,管点儿文书事儿,人缘儿不错,常帮穷人说好话。结果他一气之下,纠集了三十六个旧识,加上史斌、杨志这些人在梁山泊举旗。史书上《宋史·侯蒙传》里提得清楚,就说宋江带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几万都拿他没辙。这三十六人应该是核心头目,下面跟着些散兵游勇,总共也就几千人,没法儿跟小说里那百万大军比。 他们也没占山为王建什么大寨子,就靠机动游击打法,四处转战。起初在京东东路闹腾,攻了青州、齐州、濮州这些地方,抢点儿粮草税银,专挑官船下手。转战河朔、京东东路,攻陷十来个县城,声势是起来了,但始终没稳住脚跟。官军追得紧,他们就钻山沟、过水泊,避开硬仗。宣和三年二月,宋江带队南下,打算打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一带),抢点儿补给。谁知海州知州张叔夜早有准备。这张叔夜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是河北磁州人,早年就以剿匪闻名,带兵稳准狠。 张叔夜听说宋江要来,马上召集一千精兵,分成几路埋伏。派人假装败兵去海边诱敌,说海州城门开了,欢迎宋江来谈事儿。宋江中计,主力一上岸交手,后面的船队就暴露了。张叔夜的伏兵冲出来,放火烧船,船上金银珠宝、粮草全化灰了。宋江队伍退路断了,死伤不少,副帅也被抓。没法子,只能举白旗投降。这事儿就发生在1121年,史书《宋史·张叔夜传》记着呢,说张叔夜用诱敌设伏、焚烧战船这些招儿,干净利落把宋江逼降。宋江归顺后,朝廷也没亏待,给他们封了武功大夫,派去当巡检使,管点儿边防事儿。但这帮人骨子里还是不安分,1122年残部想重组,张叔夜又带兵沿河设卡,切断补给线,一网打尽。整个起义就这么草草收场,没掀起多大浪。 搁在当时,这起义算小打小闹。宋江他们没纲领,没长远计划,就图一口饭吃,抗税抗役。官军随便派个能臣,就能压下去。张叔夜一千人就搞定,朝廷都没动用大部队。相比之下,方腊那边的动静大得多,简直是北宋末年头号大事儿。方腊,本名方七佛,浙江青溪(今淳安)人,原是漆园主,信摩尼教,平时跟乡里人混得熟。宣和二年十月,1120年,他看准时机,在碣村举旗。为什么?徽宗的花石纲祸害太狠了。朱勔这家伙为讨皇帝欢心,到处挖奇石珍木,百姓被拉去服役,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东南富庶地带,税役一重再重,农民忍无可忍。 方腊一号召,响应者如潮。短短几个月,队伍从几千人膨到几十万,攻克睦州、歙州、婺州、衢州、台州、处州六州,五十二县。史书上说,他们建了圣公府,设官吏,铸印信,收税赋,搞得跟小朝廷似的。最远打到杭州周边,差点儿就把两浙路给占了。这规模搁北宋史上,绝对是头一份儿。起义军多是农民,手里农具改的兵器,组织靠摩尼教串联,战斗力不弱。朱言、吴邦、仇道人、吕师囊这些头目,分头响应,东南震动。朝廷慌了神,徽宗急调童贯从北方撤回十五万大军南下。童贯这宦官,平时耀武扬威,这次带郭仲荀、刘光世、姚平仲、韩世忠这些将领,围剿半年多。 镇压过程血腥得很。起义军退到浙东山区,官军分五路合围,火炮轰、烟熏穴,村寨烧光。1122年五月,郭仲荀拿下台州,骑兵冲村,马蹄踩田;刘光世在温州楠溪江斩桥索,敌军坠河;姚平仲扑梓桐,方腊藏洞里被韩世忠揪出来。方腊被押到汴京,十月七日街头处决,首级挂杆示众。起义军死伤无数,余党四散。朝廷怕了,改清溪县为淳化,睦州为严州,告示贴满街,警告后人。 俩起义搁一块儿看,差别明摆着。宋江那三十六人,游击为主,辐射山东河北,顶多扰乱地方,没伤国本。方腊几十万大军,直捣经济重镇,江南是北宋财税命脉,一闹腾,国库空了。平叛花了上亿贯,童贯的十五万精锐从北伐辽国撤回,边防空虚。六年后,1127年金兵南下,靖康之耻就这么酿成。北宋亡国,方腊起义算间接推手。

0 阅读:54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