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驻日大使:也开口了,就在薛剑痛斥高市早苗余音绕梁之际,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憋不住了。11月10日推文称:“中国的真面目再次暴露无遗。就在几个月前,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将以色列比作纳粹德国。” 最近的中日关系,就像一出戏,台上吵得天翻地覆,台下却握手言欢。 这边言语交锋热到发烫,那头经贸军事往来却保持着恒温。 这可不是什么精神分裂,而是一套精心设计好的“双轨博弈”剧本。 双方在台前激烈表演,互相极限施压,背后却悄悄留着好几个“安全阀”,生怕一不小心就玩脱了。而那个总想当导演的美国,则在旁边不断地给这出戏加码。 第一幕,台前的表演堪称火爆。 日本政客高市早苗率先点火,在国会大谈什么“存亡危机状态”,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如果台海有事,日本就可能出兵。 这显然不是在探讨法律,而是一场政治秀,既是演给美国看,证明自己作为“马前卒”的价值,也是为了在日本国内拉拢保守势力,顺便试试中国的底线到底在哪。 中方接招的方式也相当生猛。 驻大阪总领事薛剑没走寻常路,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把话说绝了,那句“谁敢伸手,就砍掉谁的脑袋”,彻底打破了外交辞令的模糊空间。 这操作的目的很明确:别跟我玩“切香肠”那套,这事儿没得商量,是禁区,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议题。 就在中日双方你来我往的时候,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在11月10日跳了出来。 他未对当下交锋直接置评,却居心叵测地翻出数月前薛剑将以色列比作纳粹的旧闻。 如此行径,不过是妄图转移视线、混淆是非,以达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高手过招,点到为止。他这么一搅和,瞬间转移了舆论焦点,巧妙地把一场关于“日本挑衅”的戏,改写成了“中国外交有问题”的剧本,把双边矛盾硬是拉进了中美对抗的大框架里。 可就在前台吵得最凶的时候,后台的几个“安全阀”却在悄悄运作,暴露出双方对彻底闹掰的深深恐惧。 第一个是经济安全阀。就在口水战最激烈的那几天,日本北海道的扇贝依然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海关。 大家心里都门儿清,经济链条是两国关系最实在的压舱石,谁砸了它,疼的也是自己。 政治表演再精彩,也不能当饭吃。 第二个是军事安全阀,这信号就更强烈了。 风波之中,10名日本自卫队校级军官竟然按原计划到访中国交流。 军事是啥?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个领域的沟通渠道都没断,说明双方高层压根就没想过要失控,都在极力避免因误判导致灾难性后果。 第三个,也是最显默契的,是政治安全阀。 这边薛剑删掉了那条引发巨大争议的推文,那边日本官房长官木原诚二顶住了国内右翼要求驱逐外交官的压力,公开表示“依据法律,领事官员不能被驱逐”。 这两个动作一前一后,就像商量好了一样,主动给事件降温,相当于戏演到高潮,双方心照不宣地拉下了帷幕。 所以看明白了吧,现在中日关系就是这么一种“高张力稳定”的新常态。 台上的“言语战争”和台下的“风险管控”共同构成了这套复杂的双面剧本。 但这剧本虽然暂时稳住了局面,风险却极高。 日本必须认清,美国的“保护伞”其实是限制其自主性的“枷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禁区”,绝不是可以交易的“筹码”。老这么在美国的纵容下踩线试探,迟早会耗尽两国间本就脆弱的信任。 到那时候,当表演过于逼真,后台的“安全阀”可能真有失灵的一天。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