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朱光被开除了党籍,还戴上了手铐和脚镣。那会儿谁都觉得他活不下去了,更没

易云的世界 2025-11-16 11:20:38

1935年朱光被开除了党籍,还戴上了手铐和脚镣。那会儿谁都觉得他活不下去了,更没人相信他能走完长征。   朱光原名朱良才,湖南人,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父亲靠种田为生,母亲勤劳持家,日子虽不富裕,但还算清苦安稳,朱光从小聪明伶俐,特别喜欢读书,尤其对《三国》《水浒》这类英雄故事情有独钟。   他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家里穷,兄弟姐妹多,常常是边干活边读书。但他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硬是考进了长沙的一所中学,正是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新思想,加入了学生运动,后来参与革命组织,成了地下党的一员。   别看他年纪小,但胆子是真大,组织罢课、策划游行他样样都干,1927年加入共产党,算是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可谁也没料到,几年的风风火火之后,他会在党内卷入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波”。   1935年初红军开始长征不久,朱光已经是地方武装里的干部。他在赣南、闽西战斗过,作战勇敢,组织能力也强,深得上级信任。可就在这时候,他突然被扣上了“托派分子”“反革命”的帽子。   据说是因为一次会议上,他和上级意见不合,说了几句“过头话”,结果被有心人抓住把柄,直接上报给了中央。那时候正值肃反风头最紧,谁头上有点“嫌疑”,都可能被拉出去“处理”:轻则批斗监禁,重则枪毙。   朱光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被突然带走的,他被押到队伍后方,严刑拷打,双手反绑,手铐紧锁骨头,脚镣咯得脚脖子生疼,整整三个月他被关在一间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吃的是发霉的干粮,喝的是雨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更残酷的是,没人告诉他到底犯了什么错,也没人给他申辩的机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熬——熬过每一个夜晚,不让自己崩溃。   长征开始后,朱光并没有被释放,他仍被当作“反革命”看押在队伍中,因为戴着脚镣,走不了快路,押送他的战士用一根绳子拴着他,拖着走,走不动了就骂;摔倒了就踢;渴了没人给水;饿了只给一口干粮。   朱光没想过逃,也逃不掉,他知道只有一个办法能活下来,走下去,哪怕被当牲口一样拴着,也要活着走出草地。   最艰难的是翻雪山那几天,零下二十多度,风雪交加,朱光穿着破棉衣,脚上脚镣结着冰,每走一步都像刀割一样。他曾在日记中写过:“我想死,但我不能死,我想喊,但不能喊,我只能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倒下。”   有一次队伍快走出草地时,一个押送他的战士实在看不下去了,悄悄把他的手铐松了一点,还偷偷塞了半块炒面饼给他,朱光接过饼时,眼泪差点掉下来,那是他三个月来第一次吃到带油味的东西。   长征胜利后,中央开始重新审视肃反期间的冤假错案,朱光的案子也被翻了出来。经过调查,发现他根本不是托派,也没参与什么反革命活动,反而在被关押前,做了不少实事,他终于等来了“平反”那一纸通知。   恢复党籍、恢复职务,朱光没有高调。他知道,这一切来得太不容易。他悄悄把那根曾经绑住他的绳子埋进了土里,对自己说:“这辈子,不再回头。”   从此之后他更加谨慎,更加拼命,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做事利索、做人低调。后来,他被调往东北,参与建设,又在解放战争中担任重要职务,再后来他成为广东省的主要领导,主政一方,重用基层干部,整顿腐败,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   出人意料的是,朱光晚年从未公开谈起那段“戴手铐”的经历,即便有人问起,他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容易。”   但他的日记里,却记下了每一个细节。包括哪个人打了他,哪天他差点死在草地,哪位士兵给了他一口水。他没有报复任何人,也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清算旧账。只是默默记下,然后放下。   他常说:“一个人走得越高,就越要记得自己是怎么走上来的。”或许,那根曾经缠住他的绳子,最终变成了他人生最深刻的一课。   朱光的经历,其实是那个动荡时代中无数普通革命者的缩影。他不是最伟大的,也不是最幸运的,但他是最真实的,从被打倒,到咬牙坚持,再到重新站起来。他没有高谈阔论,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的命运,足够打动人心。   1935年他背着“反革命”的罪名,在长征路上的泥泞中一步步走来,谁也没想到,这个被铐着的年轻人,最后会成为共和国的一员栋梁。   而这一切,都始于他在绝望中那句咬牙的誓言:“我不能死,我得活着出去,看清这个世界。”   参考资料: 朱光-中国地情网-来源:广州市情网 “江南才子”--朱光——博白先锋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