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妈拿着两张28年前的定期存款单,去银行取钱,却被告知存单时间太长了,找不

怪兽瞎蹦跶了 2025-11-16 12:53:19

上海,大妈拿着两张28年前的定期存款单,去银行取钱,却被告知存单时间太长了,找不到她的存根,被拒绝取款。大妈:我有存单就证明我存了钱,你们存根找不到了,凭什么不让我取钱?网友:只要存单是真实的,银行就要无条件兑付,找不到存根是你银行内部的事,与储户无关! 最近上海顾大妈的遭遇,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银行的信任底线到底在哪儿?顾大妈在家打扫卫生,偶然翻出了两张压箱底的旧纸片,那是 1997 年存的定期存单,总共 6000 块钱,上面的存入时间、三年定期期限、自动续存的标注都清清楚楚,还有手写更正的痕迹和银行鲜红的盖章,一看就是实打实的凭证。 这两张薄薄的纸,在抽屉里躺了 28 年,对顾大妈来说,不只是一笔存款,更是当年一家人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是对银行百分百的信任,可谁能想到,当她兴冲冲拿着存单去银行取钱时,这份信任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银行柜员对着电脑查了又查,来来回回折腾了半天,给出的答复让顾大妈懵了,系统里压根没有这笔存款的记录,没法兑付。 顾大妈不甘心,就这么一趟趟跑银行、催进度,可足足等了三个月,得到的还是那句 “查不到”,银行工作人员解释,当年的存款记录都是手写的,这么多年过去,系统升级了好几轮,加上顾大妈名字里有个生僻字 “珮”,当初录入的时候可能用了同音字 “佩”,之后又手动盖章更正过,现在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根本说不清楚,他们的意思是,必须找到当年的纸质存根,才能给顾大妈办理取款。 这话让顾大妈又气又急,她想不通:“我手里拿着你们银行开的存单,上面章也有、信息也全,这还不能证明我存了钱吗?你们自己把存根弄丢了,或者系统查不到,那是你们内部管理的问题,凭什么不让我取钱?”顾大妈的质问,说出了好多人的心声,这件事传到网上后,瞬间引发了全网热议,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站在顾大妈这边。 有网友直言:“只要存单是真实有效的,银行就该无条件兑付!找不到存根是你银行自己的事,跟储户有什么关系?”还有人吐槽这种双标:“要是我们欠了银行钱,别说 28 年,就算过个十年八年,银行照样能把账算得明明白白,掘地三尺也得把钱追回来。怎么到了银行欠储户钱,就拿‘查不到’当挡箭牌了?” 大家之所以这么气愤,不只是为顾大妈抱不平,更是因为这件事戳中了所有人的痛点,我们把钱存进银行,图的就是一个安全、放心,相信银行能守住这份契约,可现在一张盖着银行公章的存单,竟然抵不过一句 “系统里没有”,这让大家怎么还敢放心把 “钱袋子” 交给银行? 更让人在意的是,1997 年的 6000 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有网友算了笔账,当年的物价水平和现在没法比,那时候的 6000 块,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六万多,是普通家庭实打实的血汗钱。 顾大妈当年愿意把这么一大笔积蓄存进银行,就是源于对银行的绝对信任,可这份信任,却因为银行的管理疏忽,被晾在了一边,从法律上来说,《商业银行法》早就明确了 “取款自由” 的原则。 银行系统升级、数据迁移是自己的工作,不能因为这些内部问题,就侵犯储户的合法权益,其实正确的做法很简单,先承认存单的有效性,把钱兑付给顾大妈,之后银行再慢慢内部核查几十年前的旧账,到底是录入错误还是存根丢失,慢慢找原因就是了。 可现在银行却把证明的责任推给了储户,让顾大妈为他们的工作失误买单,这实在说不过去,顾大妈的遭遇,也给大家提了个醒,现在都是数字化时代,我们习惯了用手机银行、电子凭证,可真到了关键时刻,还是那张泛黄的纸质存单最靠谱。 银行总说系统多先进、管理多规范,可一旦系统查不到记录,就把储户拒之门外,这哪里是为储户服务,分明是在推卸责任。 (信息来源:南昌晚报)

0 阅读:70
怪兽瞎蹦跶了

怪兽瞎蹦跶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