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杀疯了? 谁能想到,曾经在国际贸易中默默无闻的人民币,如今正以雷霆之势席卷全球金融版图! 以前在国际贸易中,美元可是霸主。不管是买石油、卖矿产,还是跨国做生意,几乎都得用美元结算。 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常年超过 60%,相当于全球金融体系都围着它转。 美国也靠着这地位,动不动就印钱收割全球,或者用美元霸权制裁其他国家,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可这几年美国玩得太过分了。2023 年,美国直接冻结了俄罗斯数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一下可把各国都吓醒了。 原来美元不是安全的 “避风港”,只要美国不高兴,说冻结就冻结。各国心里都犯嘀咕:万一哪天轮到自己,家底不就没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琢磨,得找个替代方案,不能一棵树上吊死。 这时候,人民币就顺理成章地站到了台前。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中国和沙特的合作。 以前石油贸易是美元的 “自留地”,号称 “石油美元”,全世界买石油都得先换美元。 可 2023 年,中国和沙特直接达成协议,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这一步棋,直接戳破了 “石油美元” 的神话,相当于给人民币的全球地位投了重磅赞成票。 紧接着,巴西也跟上来了。作为南美大国,巴西以前和中国做生意,大多用美元结算。 可 2023 年底,中巴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现在两国贸易里,人民币结算占比已经超过 25%。 阿联酋、印度尼西亚、泰国这些国家也纷纷跟上,要么签本币互换,要么在贸易中直接用人民币结算。 就连以前对美元死心塌地的欧洲国家,现在进口中国商品时,也有不少开始用人民币付款。 人民币能这么快崛起,背后其实藏着两个关键原因。 一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撑得起。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2023 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 59 万亿元。 这么大的贸易体量,本身就有资格让自己的货币成为结算选项。 二是各国对多元化结算的迫切需求。以前大家没得选,只能用美元,现在有了人民币这个靠谱的选项,自然愿意分散风险。毕竟,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RCEP 的生效也帮了大忙。2023 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突破 6.5 万亿元,其中不少贸易都用人民币结算。 越南的电子厂拿着中国的零部件组装手机,转头卖给欧洲,结算时直接用人民币,省了兑换美元的手续费和汇率风险。 这种 “贸易 + 货币” 的联动,让人民币在亚洲市场扎下了根。 就连印度,这个以前凡事都想和中国比一比的国家,现在进口中国的化工产品和机械设备时,也开始尝试用人民币支付。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美元的结算网络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很多国家的贸易习惯、金融系统还得慢慢适应。 而且跨境支付的效率、汇率的稳定性,还需要不断优化。 但中国有足够的底气。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从低端制造到高端科技,几乎能生产全球需要的所有商品,这让各国不得不和中国做生意,自然就有了使用人民币的需求。 而且中国不搞霸权,不强迫别人用人民币,而是让各国自愿选择,这种平等相待的态度,比美国的胁迫式合作更受欢迎。 所以说,人民币不是 “杀疯了”,而是顺势而为。它的崛起,是中国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全球各国对公平、多元金融体系的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