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判了美国的预判,就在美国高调官宣封禁AI芯片第二天,英国媒体就爆出猛料:中国科

慕蕊看趣事 2025-11-17 09:44:54

预判了美国的预判,就在美国高调官宣封禁AI芯片第二天,英国媒体就爆出猛料:中国科技巨头获得廉价供电,推动国内AI晶片发展! 这波操作堪称“预判了美国的预判”!就在美国高调官宣封禁AI芯片出口的第二天,英国媒体突然爆出猛料:中国科技巨头近期获得了大量廉价供电,正借此全力推动国内AI晶片发展! 要知道美国刚升级的芯片禁令,本想通过切断先进AI芯片供应卡住中国发展脖子,没成想中国这边直接从能源供给端破局,用稳定且低成本的电力保障,为AI芯片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节奏,让不少国际观察人士直呼“没想到”。 先回溯这场风波的起点。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新规,进一步扩大对中国AI芯片的出口管制范围,不仅NVIDIA H20、AMD MI300等高端芯片被列入禁售名单,连采用先进制程的中低端AI芯片也受到限制,试图从源头遏制中国AI产业的算力支撑。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发布会上直言,“这是为了维护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消息一出,全球科技圈都在关注中国会如何应对,毕竟AI芯片的算力是训练大模型、发展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 没等外界猜测太久,英国《金融时报》就抛出了关键信息:中国几家头部科技企业已与内蒙古、宁夏等地的能源企业达成合作,获得了单价低至0.25元/千瓦时的工业用电,供电合同期限长达5年,且承诺年供电量不低于50亿千瓦时。 要知道AI芯片运行时的能耗极高,一个大型AI数据中心每年的电费往往占运营成本的30%以上,而目前国内工业用电均价约为0.6元/千瓦时,0.25元的低价相当于直接降低了近60%的电力成本。 有行业分析师测算,仅这一项,中国科技巨头每年就能节省上百亿元的电费开支,这些资金可全部投入到AI芯片的研发和量产中。 廉价供电的背后,是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成果。内蒙古和宁夏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近年来建成了多个大型风光储一体化电站,电力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 此次与科技企业合作,既能消化多余电力,又能推动当地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能源-科技”的良性循环。 以宁夏某新能源基地为例,其配套建设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可将清洁电力直接输送到科技企业的数据中心,不仅供电稳定,还能减少碳排放——数据显示,使用绿电后,这些AI数据中心的碳排放量较传统火电供电降低了75%,这也符合中国“双碳”目标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AI芯片产业本身也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状态。在禁令发布前,国内企业就已在中低端AI芯片领域实现突破,寒武纪思元系列、海光DCU等产品已能满足部分场景的算力需求。 廉价供电的到来,让这些芯片的量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更具市场竞争力。深圳一家AI芯片设计公司负责人透露,“电力成本下降后,我们的14nm制程AI芯片量产良率提升到了92%,单价较之前下降15%,已经接到了来自智能驾驶、智慧城市领域的大量订单”。 同时,在先进制程研发上,国内企业也在通过Chiplet(芯粒)技术绕开限制,将多个中低端芯片封装成“虚拟高端芯片”,算力可达到传统7nm芯片的80%,而成本仅为其一半。 美国的封禁反而加速了中国AI芯片产业链的自主整合。以往部分企业还依赖进口芯片的配套软件和生态,如今在禁令压力下,国内已形成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华为推出的昇腾AI生态已经聚集了超过2000家合作伙伴,开发出了3000多款行业应用;阿里平头哥也发布了自研的RISC-V架构AI芯片,摆脱了对X86、ARM架构的依赖。这种全产业链的自主化,让中国AI芯片产业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国际市场的反应也很耐人寻味。美国芯片企业最先感受到压力,NVIDIA股价在禁令发布后下跌了8%,AMD也下调了明年的营收预期,不少企业担心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欧洲芯片企业则表现出积极态度,德国英飞凌、荷兰恩智浦等公司纷纷表示“愿意在合规框架下与中国合作”,试图填补美国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英国《卫报》评论称,“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激发了中国的创新潜力,这种‘倒逼式发展’正在重塑全球AI芯片市场格局”。 目前,中国科技巨头已开始在宁夏、内蒙古等地布局新的AI数据中心,预计明年年底前将新增算力超过1000PFlops(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秒)。 这场由廉价供电引发的破局,不仅让中国在AI芯片领域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更证明了产业链自主和能源保障的重要性。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技术的涌现,中国AI芯片产业或许能在这场博弈中实现弯道超车。 官方信源: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官网公告

0 阅读:83

评论列表

默默无闻

默默无闻

2
2025-11-17 15:50

风马牛不相关的事怎么连到一起了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