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去世后,斯大林葬礼的规格甚至超过了当年列宁的葬礼。在斯大林葬礼上,许多苏联

炎左吖吖 2025-11-17 10:17:51

斯大林去世后,斯大林葬礼的规格甚至超过了当年列宁的葬礼。在斯大林葬礼上,许多苏联人民嚎啕大哭,悲痛欲绝。8年后,又是同一个地方,又是同一批人,苏联人民兴高采烈,满面笑容的把斯大林尸体从棺材里拉了出来,移出列宁墓。 1953年3月,在莫斯科,有成千上万的苏联人举着斯大林的画像,哭着挤向列宁墓。 他们要送别这位“把苏联从农业国拽进工业强国、带全民打赢法西斯”的领袖。 然而,八年后的1961年11月7日深夜,同样是红场,同样是列宁墓下方,一群穿胶鞋的士兵在克格勃的警戒下,用铁锹挖开了水泥地面。 他们抬出斯大林的水晶棺,装进黑色轿车,运往克里姆林宫围墙下的无名墓地。 从“国葬”到“秘密迁葬”,从“万人同哭”到“无人知晓”,斯大林的身后事,成了苏联政治史上最荒诞也最真实的注脚。 斯大林的去世,对1953年的苏联来说,是“天塌了”。 这位1928年启动五年计划的领导人,用15年时间把苏联从“靠犁耕地”的农业国,变成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大国。 1941年德军入侵时,苏联能撑过莫斯科保卫战,靠的就是这些工厂生产的T-34坦克和波波沙冲锋枪。 战争后期,斯大林留在沦陷的莫斯科,对着市民喊:“我们要么胜利,要么全部牺牲!” 这句话像一根绳子,把即将崩溃的苏军和民众重新捆在了一起。 对很多苏联人而言,斯大林不是“独裁者”,是“保家卫国的父亲”。 所以当政府清查他的遗产时,所有质疑都哑了! 私人别墅里只有笔记本、5个铜烟斗和半盒烟草,卧室的抽屉里躺着一张900卢布的存折。 办公室没有金银珠宝,只有各国政要的纪念品和一摞摞文件。 “他没给家人留一分钱,没给自己建别墅,连墓碑都是最简单的。” “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被怀念?” 所以葬礼那天,有人举着刚会走路的孩子,说“让斯大林爷爷看看未来的苏联”。 有人跪在红场台阶上,亲吻水晶棺、 他们相信,这个“钢铁男人”会永远盯着苏联的边界,不让敌人进来。 但这份怀念,熬不过权力交接的暗流。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成了苏共核心层的“领跑者”。 这位曾在斯大林面前毕恭毕敬喊“生身父亲”的乌克兰人,开始悄悄布局。 他要清除斯大林的影响,把权力攥在自己手里。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 会上,赫鲁晓夫抛出“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用四个小时历数斯大林的“罪行”。 台下的代表们懵了! 昨天还在喊“斯大林万岁”的人,今天突然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但赫鲁晓夫不管。 他要的是“去斯大林化”。 《斯大林文集》被列为禁书,大量手稿被焚烧,以斯大林命名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改回原名叶卡捷琳堡,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青铜像被推倒熔化。 就连学校课本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改成了“伏尔加格勒战役”。 苏联人慢慢发现,曾经的“父亲”,突然变成了“国家的耻辱”。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召开,一项决议震惊世界,将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 行动是绝密的。 11月的一个雨夜,克里姆林宫卫戍司令部调来6名士兵,用铁锹挖开列宁墓的水泥地面。 8名军官抬着斯大林的水晶棺,迅速装进黑色轿车驶向克里姆林宫围墙。 新墓地没有墓碑,没有悼词,只有一个小土堆,上面插着一块素色石板。 普通民众直到一周后才从报纸上看到消息:“斯大林同志的遗体被迁葬至克里姆林宫英雄公墓。” 政治的风向已经定了! 赫鲁晓夫要告诉全世界,苏联不再需要“个人崇拜”,斯大林的时代,结束了。 斯大林的迁葬,成了苏联政治的“转折点”,却没抹掉他在历史里的位置。 后来,俄罗斯科学院做过一次民调:“你心中最伟大的苏联领导人是谁?” 斯大林的得票率始终排前三。 毛泽东当年得知迁葬消息,气得拍桌子:“赫鲁晓夫是个叛徒!斯大林的功绩,谁也抹不掉!” 这句话,其实点出了历史的真相。 对一个人的评价,从来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政权说了算,是他为国家、为人民做过的事,刻在民族的记忆里。 斯大林的故事,其实是所有“被政治定义的人”的故事。 当我们谈论他的时候,我们谈的不是水晶棺,不是迁葬,是一个人,如何在时代的洪流里被推上神坛,又被时代的齿轮碾碎。 而历史最公平的地方,就是它从不说谎。 而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拼过命的人,终究会站在阳光下,哪怕曾被黑暗笼罩! 主要信源:(界面新闻——斯大林尴尬的最后时光 以及他死后所发生的)

0 阅读:334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