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叶剑英南下广东,离开前,毛主席特意找他谈话:“到了广州后,一定要找到莫雄,无论他过去犯过什么罪,都要安排他工作!” 莫雄1907年就投身同盟会,跟孙中山的队伍混在一起。两年后,他钻进广东新军,准备响应起义。武昌枪声一响,他跟着部队北上,端着枪杆子参与攻城,之后在北伐军里从排长干起,一步步爬到连长。孙中山那会儿的粤军,他没少出力,战功累累。1922年夏天,在广西桂林的白马坡,他拉起滇军和桂军,搞了个联军会盟,推谭延闿当总司令,东进讨伐陈炯明。几个月下来,广州收复,他顺势升了旅长,手里握着实打实的兵权。那时候的国民党军阀混战,他夹在中间,保了身家,也攒了些人脉。 转眼到30年代,蒋介石的围剿越来越紧。1934年9月,庐山牯岭那场秘密会议,蒋介石拉着江西湖北福建的头头们,密谋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计划叫“铁桶”,五十万大军,四百多门炮,五百架飞机,层层套牢,想把红军闷死在里面。莫雄那时是赣北德安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庐山就在他管区,蒋介石破格让他列席。他听了全套部署,散会当晚就把内容记下来,交给身边的中共地下党员项与年他们。项与年那伙人够拼,抄进旧字典缝好,敲掉门牙扮乞丐,跋涉七天把情报送到瑞金周恩来手里。红军因此早早察觉,及时突围,长征就这么提前开了头。要是没这份情报,局面可就难说了。蒋介石当然起疑,很快就把他调到贵州毕节,当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表面升官,实际盯着他看。 1936年2月,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长征路过毕节,那三万多人马饿着肚子,冻得直打颤。莫雄这边早有地下党卢志英通风报信,他召集手下,说红军势头猛,硬碰硬吃亏,下令保安队撤到威宁去。毕节城门就这么开了,红军不费一枪一弹进城休整,整整十八天,队伍扩了五千人,弹药粮食补齐,还转移了七千多伤病员和川南游击队。莫雄暗中派人送子弹和吃食,车队绕小路避哨卡,全程低调。蒋介石气坏了,下令抓人,莫雄秘书在上海落网,身上带着他的信,证据确凿。他被押到南京军法处关了五个月,吃尽苦头,幸亏杨永泰和张发奎这些老交情出面担保,才放出来。那段日子,他清楚国民党那边路走不通了,得另寻出路。 抗日烽火一起,莫雄的路子更明朗。1938年春,他在武汉碰上叶剑英,两人聊了许久,叶剑英递给他一本《论持久战》。莫雄回去南雄县长位子上,自掏腰包印了三千册,分给士兵和亲友看,讲话时还老引用书里的话,教人打持久仗。那年夏天,八路军联络员云广英找上门,南雄监狱关着三百多红军战士和共产党员,莫雄二话不说,下令放人。八天里,两百多人出狱,其中二十多个骨干干部。他后来又挖出个秘密监狱,额外放了几十号人。这些人出去后,立马投入抗日救亡。莫雄在国民党系统里这么干,风险大着呢,但也没停手。国民党那边,他表面上还是个“剿共模范”,私下却帮了红军大忙。 解放战争打到尾声,1949年夏天,全国大局定了。叶剑英奉命南下广东,接管华南分局和军区,毛泽东在北平特意找他谈心,点名要找莫雄,说他是老同志老朋友,过去有功,到了广州无论如何得安排工作。叶剑英记在心里,7月底启程,从北平经武汉九江南昌,一路日夜赶,到9月上旬到赣州。10月14日广州解放,他进城安顿政务,第二天就写信让人送香港。那时莫雄快六十,头发白了,瘦得不成样。信一到,他收拾东西北上,叶剑英亲自去码头接,车上低声转达毛主席的嘱托。莫雄点头,第二天就进了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当专员。有人嘀咕,一个旧军官能干啥,叶剑英回得直白:他懂军懂民,更懂广东人情。莫雄向省政府提建议,帮着编地方史料,渐渐融入新局面。 1956年国庆,项与年受李克农委托,从广东接莫雄去北京。火车进站,红旗飘,李克农握手迎,10月1日观礼台上,叶剑英拉着他向周恩来介绍,说这是情报功臣。周恩来夸他铁将金将。晚上中南海宴,叶剑英敬酒,点明没他那份情报,红军难存。莫雄就微微点头,喝了口酒。席间大家聊起旧事,忆长征路上的惊险,他听着,偶尔插句。回广东后,他升了政协副主席,办公室里处理文件,签字翻页,帮着建言献策。那些年,广东经济起步,他提的土改和工业点子,没少参考国民党旧经验,但改得合时宜。莫雄不是爱出风头的人,低调干活,晚年住广州,病了也坚持写回忆。 1980年2月,莫雄在广州走,八十九岁高龄。党组织给他办追悼会,规格不低,亲友聚齐,缅怀他一辈子隐秘贡献。说到底,莫雄这人,值。国民党里混了半辈子,没沾太多坏事儿,关键时候站对了边。毛主席嘱托叶剑英找他,不是怜悯,是认可。解放后安排工作,是用其所长。广东南下那阵,乱成一锅粥,旧军官多,人心散,叶剑英靠这些老关系,稳住了局面。莫雄就是典型,帮着编史,联络旧部,让广东早日步入正轨。这事搁现在看,也接地气,新旧交替,总得有人递梯子。莫雄递的,不止是情报,还有人脉和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