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最新财务披露文件引发轩然大波!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公布的信息显示,他在8月28日至10月2日期间,密集开展金融投资操作,累计交易超175次,投入资金至少8200万美元,推算总价值最高可能突破3.37亿美元,操作频次与规模创下美国历任总统纪录。 这份投资组合覆盖多个高价值领域:科技板块包含英特尔、Meta、博通、高通等行业龙头,金融领域涉及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顶尖机构,还纳入了家得宝、CVS健康等零售巨头债券。值得关注的是,其投资时机与政策红利高度契合——特朗普推动下美国政府收购了英特尔部分股份,英伟达、软银等也相继入股该公司,而他正是在这一系列利好落地后购入英特尔债券,精准踩中行业发展风口。市政债券方面,他的布局覆盖多个州的城市基建、学区建设、公用事业及医院项目,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等关键州均在其中,进一步凸显投资的针对性。 自2025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已累计投入超1亿美元用于债券投资。与往届总统通常通过盲目信托规避利益冲突不同,他并未采取这一常规避嫌方式,仅通过特朗普集团发布伦理承诺,称投资由第三方金融机构管理,本人及家人不参与投资组合运作,且仅对超1000万美元的家族商业交易进行外部伦理律师审核。不过6月提交的2024年年度财务披露文件显示,他当年净收入高达6亿美元,核心来源包括加密货币、高尔夫地产、授权许可等业务,资产总值至少16亿美元,所有投资收益最终均流入其个人口袋。 这一系列操作引发强烈争议:前白宫首席道德律师明确指出,若美联储按照特朗普的政策倾向实施降息,其持有的大量债券将直接升值,这种权力与资本的深度绑定存在明显利益冲突。更具争议性的是,11月14日特朗普刚要求司法部调查摩根大通(调查聚焦该行与已故富商杰弗里·爱泼斯坦的关系),而该行债券此前已出现在他的投资清单中,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其公私边界的质疑。尽管有声音将其解读为正常多元化投资,但结合其多次布局受益于自身政府政策的行业来看,这般“精准踩点”难免让公众怀疑,他是否将个人理财利益置于国家治理职责之上。 175笔交易、最高3.37亿美元投资的背后,是权力与资本的复杂交织,也是美国政治伦理的现实写照。当总统的投资决策持续与自家推出的政策红利高度契合,所谓的“伦理承诺”能否真正隔绝利益输送,“公私分明”的政治原则如何落地,这一系列问题正引发美国社会对政治伦理边界的深度热议。 各位读者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