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下场怒批!近日人民日报刊登读者来信icon,阴雨天气,村民忙着排涝,村里的大喇叭却循环播放着“禁烧秸秆icon”,如此死板,怎能为群众更好服务? 宣传方式应更加多样化 单一的循环播放“禁烧秸秆”口号,缺乏针对天气和实际情况的灵活调整,容易引起群众反感甚至反感情绪。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更贴近群众生活的宣传方式,如面对面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或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互动。 关注群众实际需求 阴雨天气是排涝的关键时期,村民的主要任务是排涝,宣传应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工作节奏,避免“死板”宣传影响工作效率。可以在排涝结束后,集中宣传禁烧秸秆的重要性,避免干扰群众的正常工作。 提升宣传的人性化和科学性 宣传应结合实际,讲清楚禁烧秸秆的环保意义和对村庄环境的影响,同时考虑天气、时间等因素,灵活安排宣传时间和内容,增强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加强基层治理的柔性管理 应在宣传的同时,强化对秸秆禁烧的监管,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普及,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 总之,宣传工作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变,避免机械化、死板化的宣传方式,真正做到以群众为中心,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农民焚烧秸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