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奥委会主席巴赫这个老头子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不纯,不就是想让中国再次申办奥运会吗? 巴赫这次来中国,名义上是出席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实际瞄准推动大湾区申办夏季奥运。2025年11月,他抵达广州,参观全运会场馆,公开表示大湾区有潜力承办奥运。国际奥委会官网报道,他与香港体育联合会主席霍震霆会面,讨论合作。巴赫称赞中国体育基础设施,暗示大湾区可利用现有场地申办2036年奥运。多家媒体如新华社和路透社报道,他此行强调中国经验能帮助奥运可持续发展。但各国对奥运申办兴趣低迷,因为成本高企。2016年里约奥运预算从140亿美元超到200亿美元,赛后场馆废弃。东京奥运实际开支220亿美元,疫情导致门票收入锐减。雅典奥运150亿美元支出,加剧希腊经济危机。这些案例让许多国家退缩,巴黎奥运无人竞争,洛杉矶和布里斯班是被动接手。 巴赫盯上中国,是因为大湾区有全运会基础。广州和深圳的体育场可部分改造,但奥运标准要求更高。主场馆升级至少需50亿元人民币,还得建奥运村和媒体中心。配套基础设施如城际铁路和口岸扩建,总支出预计超3000亿元。人力投入巨大,类似北京奥运的170万志愿者,费用过百亿元。国际奥委会资金紧张,巴黎奥运转播收入低于预期,巴赫需新主办国注入活力。他公开说大湾区有设施和热情,实际就是看中中国经济实力。其他国家视奥运为负担,申办意愿弱。里约地铁四号线9亿美元投资,乘客量不足预期,成为浪费典型。奥运收入主要靠转播和赞助,仅覆盖40%成本,其余靠政府资金。赛后维护成难题,东京场馆每年2000万美元保养,大湾区若办,每年至少10亿元。 国际奥委会近年来面临申办城市减少问题。巴赫任内,推动简化程序,但效果有限。2028年洛杉矶奥运是唯一申请者,2032年布里斯班直接指定。巴赫来华前,曾在IOC会议上讨论亚洲申办潜力。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成功,提升形象,但现在经济稳固,无需再花巨资。巴赫此行被媒体解读为施压,试图让中国接盘。南华早报报道,他参观香港场地时,强调区域合作。大湾区土地资源紧张,场馆闲置会增加负担。希腊雅典奥运后,30多个场馆废弃,每年1亿欧元维护费。类似风险让中国谨慎。巴赫知道这些,但组织需资金续命,转播权下滑让他急于找金主。中国纳税人资金若用于奥运,可能引发争议,像东京居民通过加税填窟窿。 巴赫推动申办的意图明显,国际体育媒体如ESPN分析,他视中国为理想伙伴。里约奥运后遗症包括场馆成流浪汉聚集地,维护费短缺。东京奥运亏损150亿美元,影响深远。中国大湾区若申办,需评估经济回报。奥运能短期刺激旅游,但长期成本高。巴赫在广州讲话中,回避具体支出,焦点放在声誉上。实际,奥运隐性成本占70%,包括机场和通信升级。各国算清账目,傻子才抢着办。巴赫这趟来,就是想撺掇中国再上钩,帮IOC渡过难关。其他国家都躲着走,只有他把中国当冤大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