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就乌克兰购买100架“阵风”战斗机签署框架协议。 别光盯着“100架”这个数觉得厉害,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签字的时候场面搞得挺正式,但法国总统府悄悄说了,这玩意儿不算板上钉钉的合同,顶多是双方表个政治态度,具体细节得等年底才能敲定。 而且这100架战机不是裸机,法国还搭着卖一堆东西,泰雷兹公司的雷达、欧洲的SAMP-T防空系统,连赛峰集团的“铁锤”导弹和一批无人机都算在里头。这么一套下来,总价钱差不多得200亿欧元。 “阵风”这战机是真有两把刷子,不然泽连斯基也不会专门跑这么多趟。作为法国军工的王牌,它少见地能身兼数职:能打空战、能炸地面目标,还能搞侦察。 之前在利比亚、叙利亚的实战里都露过脸,挂着“铁锤”导弹,几十公里外的目标都能精准砸中。达索公司以前最大的订单是给阿联酋80架,这次一下冲到100架,连厂家自己都只敢发个短声明,透着股又高兴又谨慎的劲儿。 泽连斯基在社交网上特激动,说盼着2035年前能把所有战机都收到手。但懂行的都看得出来,这更像一张远期支票。马克龙自己也说了,这不是给乌克兰救急的,是等打仗结束后,帮乌克兰重建空军用的。 要知道,乌克兰刚跟瑞典签了协议,要买100到150架“鹰狮”战机,加上这次的“阵风”,明显是想把家里那些老旧的苏式战机全换掉,建一支清一色欧洲战机的空军。 可问题也跟着来了。首先是钱的事儿,200亿欧元可不是小数目,乌克兰自己肯定拿不出。法国前财政部长就说了,这笔钱大概率得全欧洲凑钱买单,但现在欧美给乌克兰的援助正处在调整期,能不能凑够这么大一笔钱,谁也说不准。其次是拿到手了能不能用明白,乌克兰航空专家算了算,飞行员培训、建维护设施都得花时间,真要让这些战机形成战斗力,没个三五年根本不可能。 法国国内对这事儿的看法也分裂。马克龙说这是把法国工业的优势,摆在欧洲的核心位置;但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直接泼冷水,警告法国别当“战争领头的”,怕这事儿把冲突闹得更大。俄罗斯那边倒挺淡定,军事专家直言,想改变空中战局,至少得200架“阵风”,这100架顶多是马克龙的“宣传噱头”,掀不起什么风浪。 说到底,这份协议更像个政治信号。对泽连斯基来说,现在外界给乌克兰的援助忽高忽低,能拿到法国的长期承诺,总算能稳住阵脚;对马克龙来说,既帮本国军工拉了笔大订单,又巩固了法国在欧洲的话语权,一举两得。只不过对乌克兰前线的士兵来说,2035年才可能到齐的战机,远不如眼下能防导弹的装备管用。 这买卖到底是真能给乌克兰打气,还是画了张空头支票,得看未来十年的形势怎么变。但有一点很清楚,现在俄乌打仗进入了拉锯阶段,这种武器订单的意义早就超出了战场本身,成了各方互相较量的筹码。至于这100架“阵风”最后能不能顺顺利利飞起来,恐怕也只能等时间给答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