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总是敢于欺负中国,再而三的?毛主席曾经表示过,日本之所以敢发动侵华战争

洞察观史 2025-11-18 17:46:39

日本为什么总是敢于欺负中国,再而三的?毛主席曾经表示过,日本之所以敢发动侵华战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因为在日本人的眼中,中国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国度。无论是在清朝还是民国政府时期,中国人民始终都是在自己忙于自己的事情。 就拿1894年的甲午战事来说,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两国赌上国运的较量。咱们常说那会儿清朝腐败,可很少有人细想,腐败背后最要命的是啥?是整个国家连个正经的决策班子都没有。 有西方报纸当时就说,日本不是跟中国打,是跟李鸿章一个人打。这话听着扎心,可确实没太夸张。那会儿清朝的大事,不管是外交谈判还是调兵打仗,几乎都攥在李鸿章手里,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又要管政务又要管军队,背后还有一堆人说风凉话。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一个大国打这么大的仗,连个专门的指挥机构都没有,帮着出主意的都是些只会掉书袋的幕僚,连日本的军事制度都没搞明白,张口就喊“踏平东京”,真要拿方案了就傻眼。 再看人家日本,那时候早就学着德国搞起了参谋本部,1893年还定了《战时大本营条例》,天皇之下,参谋总长、首相、外相坐在一起商量事儿,军事、政治、外交一把抓。就算内部有矛盾,对外的时候能拧成一股绳,这效率能一样吗? 举个实在的例子,甲午战事里海军作战,清朝的北洋水师和陆军各打各的,消息都传不顺畅;日本那边却是海陆配合着来,参谋本部早就把作战计划摸得门儿清,连后勤补给都提前安排妥当了。 这就跟咱们村里办事似的,一家人大事小情都靠老父亲一个人拍板,儿子们还各怀心思,另一家却早就立了规矩,大事全家商量,分工明确,真遇上事儿了,输赢其实早有苗头。 后来甲午输了,晚清有明白人就喊出来了,说改革得先改制度,不能再把国家命运压在几个人身上。这话算说到了点子上,可那会儿的清朝早就积重难返,想改也动不了筋骨了。 可能有人会问,那后来呢?其实不管是哪个年代,一个国家要是内部散了架,外人就容易找上门。就像咱们过日子,家里要是天天吵吵闹闹,邻里街坊也敢随便拿捏你。 咱们看历史不是为了记仇,是为了看清门道。日本当年敢挑衅,表面是他们强势,骨子里是咱们自己的组织出了问题,不是人不行,是没把力气往一处使。 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有统一的指挥,有齐心协力的劲儿,就拿应对各种大事的时候来说,全国上下一条心,这就是最硬的底气。再没人敢说咱们是“无组织”的国度了,这才是最实在的变化。 说到底,一个国家的腰杆硬不硬,从来不是看国土有多大,而是看内部拧得有多紧。当年的教训摆在那儿,团结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是真真切切的护身符。 你要是经历过以前的日子,肯定更能明白这种变化的可贵。咱们评论区聊聊,你觉得一个国家最该守住的底气是啥? 参考信息: 宣讲家网——2020-09-03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