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朱德到一个村里去视察,看到河里有两只野鸭,一时兴起,就开枪将两只野鸭

史太郎呀 2025-11-20 14:38:33

1948年,朱德到一个村里去视察,看到河里有两只野鸭,一时兴起,就开枪将两只野鸭打死了,可当警卫员将鸭子捞上来的时候,还被一个老大娘讹走了40块钱。   1948年8月,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的关键时期,华北野战军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平津战役做准备,兵工生产成为支撑前线作战的重要保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朱德总司令亲自前往太行山区视察兵工厂的生产情况。 车队行至河北涉县河坊村附近时,朱德示意司机停车休息,这里地处太行山东麓,清漳河穿村而过,芦苇丛生水草丰美,朱德下车活动筋骨,沿着河边小道散步,忽然芦苇丛中游出两只鸭子,在水面上悠闲地划动。 好久没打靶了,朱德看着鸭子一时兴起,身边的警卫员康克清递过步枪,朱德接过枪瞄准、扣动扳机,两声枪响过后鸭子应声倒下,康克清立即脱鞋下河将鸭子捞了上来。 正当众人准备继续赶路时,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急匆匆跑来:谁打死了俺家的鸭子,老人满脸愁容,原来她丈夫在前年的战斗中失踪,家中只剩她和小孙子相依为命,全靠养几只鸭子换钱度日。 朱德立即意识到自己闯了祸,连忙道歉:大娘,实在对不起,俺以为是野鸭,您看赔多少钱合适。 老大娘伸出四个指头:一只二十,两只四十块。 康克清一听就急了,当时普通工人月工资不过25元,市场上买只肥鸭最多10元,这明显是漫天要价,他刚要理论朱德却制止了他,毫不犹豫地从上衣口袋掏出四张十元纸币递给老大娘。 康克清还想说什么,朱德瞪了他一眼:打坏了老百姓的东西就该赔,哪有讨价还价的道理,说完还把两只死鸭一并还给了老大娘。 车队继续前行完成了兵工厂的视察任务,下午返程再次路过河坊村时,只见那位老大娘站在路边焦急地张望,看到车队她挥着手中的钱和鸭子追了上来。 原来村支书王德贵认出了朱德告诉了老大娘,老人这才知道打鸭子的竟是大名鼎鼎的朱总司令,她惶恐不安坚持要退还钱款:朱总司令为咱穷人打天下,俺咋能收您的钱呢。 朱德扶住老人:大娘这是两码事,解放军有规矩损坏群众财物必须照价赔偿,您就安心收下吧。 两人推让了好一阵,老大娘见朱德态度坚决只好作罢,车队开出不远,从后视镜里看到老大娘紧紧攥着那四十块钱,眼中含泪的向朱德挥手。 这件事很快在十里八乡传开,要知道就在半年前,国民党军队路过这里时,不仅抢走了村民的鸡鸭,还打伤了阻拦的村民,与共产党对比,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 其实朱德对纪律的坚守由来已久,1928年冬天井冈山根据地遭到严密封锁粮食奇缺,朱德带头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往返五十多里山路,每次肩扛一百多斤。 战士们心疼他,偷偷藏起他的扁担,朱德就自己削了根新扁担,还刻上朱德记三个字,第二天依旧走在队伍最前面,正是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让人民军队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 河坊村的赔鸭事件后,当地青年踊跃参军,仅1948年下半年,涉县就有800多名青年加入解放军,老大娘张桂花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拥军模范,她常说:朱总司令连两只鸭子都要照价赔,这样的队伍咱能不支持吗?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更加严格,他规定全家每月伙食费不超过50元,低于中层干部标准,儿子朱琦转业后被安排到铁路部门,从烧锅炉的普通工人做起,孙子朱全华在部队想调回北京照顾爷爷,朱德坚决反对:革命需要接班人,不是孝子贤孙。 1960年困难时期,朱德的家乡仪陇县想改名为朱德县,被他严词拒绝:改个名字有啥用,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真的。 两只鸭子四十块钱看似小事,却折射出共产党人的大境界,正如朱德常说的:规矩就是规矩,官越大越不能搞特殊,这种精神至今仍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宝贵财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国防科大——朱德:公正廉洁的丰碑,克己为民的楷模

0 阅读:140

猜你喜欢

史太郎呀

史太郎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