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拒了!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奥委会紧跟西方玩双标,终于把自己从香饽饽玩成了烫山芋,奥运会以前之所以牛逼,就是它政治不粘锅的全球化商业利益定位,所以即使成本巨高也打破头的争。 2036年奥运会申办的消息传出来有段时间了,按以前的规矩早该抢得头破血流,可现在倒好,除了几个小国家象征性表态,大国里没一个主动站出来的,曾经的香饽饽真成了没人敢接的烫山芋,这事儿奥委会得好好反思反思。 咱就说刚过去一个月的事,2025年10月23日,奥委会给印尼来了记重锤,直接终止了和印尼关于申办未来奥运会的所有对话,还建议全球暂停在印尼办任何体育赛事,理由是印尼没给以色列体操运动员发签证,违背了“非歧视”原则。 这事听着挺按规矩办事,细琢磨就不对劲了。印尼本来计划申办2036年奥运会,就因为拒绝给6名以色列选手发签证,申办之路直接断了,要知道印尼和以色列没建交,国家立场摆那儿,可奥委会压根没考虑这些,上来就下死手。 有人可能问了,奥委会不是讲政治中立吗?可之前西方有个国家办田径世锦赛,以“安全原因”拒了某亚洲国家的运动员,奥委会连句重话都没说,更别提取消申办资格了,这前后差距也太大了,不是双标是什么? 想当年奥运会多风光,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时,全国都沸腾了,那时候各国挤破头要办,不是因为烧钱爽,是奥运会有个金字招牌——政治不粘锅,不管国家间有啥矛盾,到了赛场上都只论输赢,商业上更是全世界的品牌都愿意砸钱。 悉尼奥运会光赞助费就赚了几十亿美元,雅典奥运会虽然花得多,但也借着赛事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希腊,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办奥运亏点钱也值,能赚名气、赚人脉、赚未来的旅游生意,这笔账划算。 现在不一样了,奥委会把“政治中立”的招牌砸了自己玩,谁还敢放心办?2032年奥运会最后就剩布里斯班一个申办城市,还是奥委会主动找上门劝着办的,放到以前这都是不敢想的事,以前是申办国挑奥委会,现在反过来了。 有网友说得好,“以前办奥运是脸上贴金,现在办奥运是踩地雷”,谁知道办的时候会不会因为得罪西方,被奥委会找个理由制裁?印尼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花了不少钱准备申办,一句话就全白费了,换谁不害怕? 咱普通人都懂一个理儿,做买卖得讲公平,不能看人行事,奥委会作为管全球奥运的组织,更得一碗水端平。以前大家愿意砸钱办奥运,是信它的规矩,现在它自己带头玩双标,规矩成了针对某些国家的工具,谁还愿意陪它玩? 你想想,要是你去参加一个比赛,裁判明显偏向别人,你还会再花时间花精力去参加吗?国家申办奥运也是一个道理,投入几百亿上千亿,要是因为奥委会的双标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谁也不傻。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奥委会要是不改双标的毛病,以后奥运会会不会真没人愿意办了?要是让你给奥委会提建议,你觉得它最先该改啥? 其实办奥运的成本高从来不是大问题,以前各国也知道烧钱,但都愿意花这个钱。真正让大家望而却步的,是奥委会越来越明显的双标,是越来越不可靠的规矩,这才是把香饽饽玩成烫山芋的根本原因。 任何国际组织,不管名气多大,一旦丢了公平公正的底线,早晚得失去大家的信任。奥运会的魅力从来不是金牌多少,是全世界运动员在同一赛场公平竞争的感动,要是这点没了,奥运也就不是以前的奥运了。 希望奥委会能早点明白,靠双标维持权威走不远,只有把“政治中立”的招牌捡起来,一碗水端平对待每个国家,才能让奥运会重新变成大家抢着办的香饽饽,不然再这么下去,真没人陪它玩了。 参考信息: 新黄河——2025-10-24阻止以色列代表团参赛遭国际奥委会建议停办任何国际赛事,印尼强硬表态:这是为了世界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