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本后反倒崇拜起日本了?复旦大学冯玮在微博就高市早苗涉华不当言论发文表示,中日双方彼此给个台阶,给国民有个交代,差不多得了。 搞日本研究的学者,到底该站在哪一边?这个问题最近被复旦大学的冯玮给搅热了,就因为日本的高市早苗在国会说了不当的涉华言论,他在微博上居然说“中日双方彼此给个台阶,差不多得了”,这话一出来,好多人都懵了。 高市早苗那番话的情况想必大家都已经十分清楚了。这话不是私下聊天说的,是在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的正式场合讲的,性质完全不一样,属于公开挑战底线。 高市早苗这话说完没两天,作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问题专家的冯玮就发了微博,他自己也承认高市早苗的言论触及了中国底线,可话锋一转就劝着“给台阶”,还说要“给国民有个交代”,这话听着就别扭,人家都踩到你脚背上了,你还主动递双鞋让他擦? 咱得搞明白,研究日本不是为了跟日本攀关系,更不是人家犯了错还帮着打圆场。就像老辈人常说的,知己知彼才能不吃亏,研究日本的目的,是弄清楚它的真实想法,找到它的问题所在,真要是有摩擦了,能帮着咱们占理儿,护着咱们自己的利益。 早年间有位叫戴季陶的学者,1928年写了本《日本论》,那才是研究日本的典范。他在日本待了好多年,把日本的社会、文化摸得门儿清,写这本书就是想让中国人彻底看懂日本,知道该怎么跟日本打交道,怎么维护咱们自己的权益,从来没说过“给台阶”这种软话。 冯玮的言论一出来,不光普通网友不买账,好些学界同行也觉得不妥。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历史学者就说,做区域研究的,立场比学问更重要,要是立场歪了,学问再大也没用,搞不好还会帮倒忙。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好多研究日本的学者,家里长辈都经历过那段艰难岁月,说不定就有抗日的先辈。要是先辈们知道,自己的后人研究日本研究到人家犯了错还劝着“差不多得了”,心里得多寒啊?这可不是小事,是忘了本。 高市早苗发表不当言论后,咱们的外交部已经明确表达了立场,态度坚决又有理有据,这才是该有的样子。作为研究日本的专家,冯玮本该借着自己的学问,好好分析高市早苗言论背后的意图,给大家讲明白其中的利害,结果倒好,跑去劝着“给台阶”。 做学问的人,尤其是研究外国的,得有个定盘星,那就是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莫因日日与外邦资料相伴,便忘却自身之根本,忘却当为谁奉献心力。学问是用来帮着自己人的,不是用来给外人找借口的。 真正的专家,应该是咱们的“眼睛”和“脑子”,帮着咱们看清外面的世界,帮着咱们想明白应对的办法。要是连立场都站歪了,那这双“眼睛”就成了歪眼,这颗“脑子”也成了糊涂脑子,根本没法指望他帮着咱们维护利益。 希望所有研究外国的学者都能记住,自己首先是中国人,再是研究某国的专家。先辈们拼着命守护的东西,不能在咱们这代人手里,因为几句“给台阶”的软话就打了折。立场正了,学问才有价值,不然再大的名气也站不住脚。 你身边有没有这种“越研究越向着对方”的情况?就像有人整天研究对手,最后反倒觉得对手什么都好,连对手做错事都能原谅。换作是你,要是遇到这种研究外国的专家说这种话,你会信他的观点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 新浪微博——2025-11-17 复旦大学冯玮个人发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