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安徽85岁的尼姑仁义师太临终前告诉他的徒弟:“我死后不烧,将我放入大

陈砚之 2025-11-20 19:13:51

1995年,安徽85岁的尼姑仁义师太临终前告诉他的徒弟:“我死后不烧,将我放入大瓮中,三年后再开,我就是佛陀”,3年过去了,徒弟开了大水缸,当时就傻眼了。 1995年4月,仁义师太从五台山回九华山通慧禅林,感觉寿命快到头。她召集弟子,平静交代身后事,要求圆寂后不火化,把遗体放进大陶缸密封,三年后再开。弟子们听了有点犹豫,因为坐缸需要特定条件,但决定听她的。她继续教弟子寺务和经文顺序。几天后,她开始少吃东西,直到完全停食。11月28日晚七点,她在禅房停止呼吸,享年85岁。弟子们马上处理遗体,用清水擦身,保持干净。 弟子们准备了一个定制大陶缸,高约一米五,直径够放盘坐姿势。缸底先撒一层生石灰吸水,再铺一层木炭防潮抑菌。他们把仁义师太遗体摆成盘腿坐姿,双腿交叉,双手搁膝,头稍低,像平时打坐。几人合力抬遗体进缸,避免碰歪姿势。缸口盖上厚陶盖,用红绸缠紧,边上涂蜡密封,只留一小孔透气。密封完,缸放寺院安静角落,一间专用小屋,墙刷白,门窗锁好。弟子们轮班守着,早晚在缸边念经,低声回荡。思尚法师管检查,每天看缸表面无漏无变。头几周,空气有时有淡淡草药味,可能是她生前留下的。 第一年过去,缸体没臭没胀,保持原样。弟子们冬天在屋里生小火盆防冻,夏天洒水凉屋。思尚法师有时小范围聊仁义师太教导,比如持戒和不收费看病。第二年,寺外树长得旺,缸屋外有野花,但缸内没动静。年轻弟子负责擦缸外尘,用软布轻轻抹,避免震动。第三年快结束,弟子们渐生期待。1999年1月2日,农历1998年11月15日,圆寂三年零两个月后,他们清早聚缸前。空气凉,晨光进窗。思尚法师带头,合十念咒,其他人围圈低头祈愿。 开启前,先撕红绸,查封条完好。然后,几人慢撬缸盖,避免突变。盖移开,一股清气出来,无臭。众人看,仁义师太遗体坐原位,没腐。面部清晰,皮肤纹理明,毛孔可见,摸有轻弹。黑白头发长出一寸多,新部分软。牙齿齐全,无缺无变。身体无女性标志,乳房消退,胸平,下身合无痕。右手稍抬,左手拇指食指对,如扎针姿势。僧衣紧贴,颜色淡但整。缸底石灰木炭吸了少水成粉,但遗体没影响。弟子们停顿,交换眼神,没马上说话。思尚法师先反应,指挥记细节,如头发长和手变。 他们用软布拭遗体,确认无损。寺住持办简单仪式,焚香敬。消息传,附近僧人来瞧,赞罕见。科学上,她长期素食,圆寂前七天断食,体脂水少,不易细菌;缸内干环境抑分解。但佛教徒看,这是修持功行结果。过程从备到开,三年多,弟子严执行,每步显尊重。开后,移遗体通风处观几天,确保稳。 开缸后,仁义师太遗体被认作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有记载比丘尼肉身菩萨,在佛教界传开。寺院很快镀金护,放在玻璃橱,供在通慧禅林一楼正殿。殿里简单,边放经书香炉,每天僧人扫。之后,禅林来人多,国内外信徒瞻仰。寺每年办纪念,诵经讲座,讲她行医事。肉身保存好,头发有时微长,引研究者查。从科学看,素食习和缸材促不腐。 仁义师太事迹激励人行慈悲,成为佛教模范。她的肉身今还在九华山通慧禅林,当精神象征,供缅怀。她一生从学医出家到坐缸,体现佛教实践。九华山肉身传统中,她是唯一女性案例,古今少见。坐缸习从明代无瑕和尚起,到现代大兴和尚等,添神秘。她不腐超常,科学难全解,但历代高僧有例。

0 阅读:107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