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到底有多让人害怕?咱就这么说,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领袖,能像斯大林那样,对自

盈盈赢梯 2025-11-21 17:57:48

斯大林到底有多让人害怕?咱就这么说,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领袖,能像斯大林那样,对自己的同志和伙伴,进行那样大规模灭绝人性的清洗,残忍和恐怖程度,竟然甚至超过了希特勒。现在说说为什么说他让人害怕到骨子里,尤其是那场大清洗。 “苏联慈父”这个绰号听起来像个和蔼的长者,可真相是,这个称号在中文互联网上,早就成了最阴森的讽刺。 因为他是全世界少有的,用国家机器系统性屠戮自己人民的统治者。对着自己人下手,手起刀落,几十万人命没了,千万人头悬一线。 这不是战争,是内斗;不是敌人来犯,是自己动手。斯大林的大清洗,那不是一场政治斗争,而是一场社会性灾难。 近百万人被定罪,七十多万被处决,几乎整个苏联的政治、军队、学术、技术精英都成了“人民公敌”。 这场浩劫是怎么开始的?为什么一个国家要对自己开刀? 故事要从1934年说起,列宁死后,斯大林虽然接班了,但他的位置并不稳。列宁临终前留下“遗嘱”,明确提出斯大林太粗暴、不适合当总书记。 党内那时候还有一票大佬虎视眈眈:托洛茨基是红军创始人,布哈林是理论权威,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是早期核心成员,个个都不是吃素的。 就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谢尔盖·基洛夫突然被刺杀了。他是列宁格勒的党委书记,人缘极好,很多人私底下甚至认为他比斯大林更适合领导苏联。 而他被当街枪杀之后,凶手被迅速击毙,案情被匆匆结案,关键证人下落不明。 这起案件的疑点多得数不过来,但斯大林借机发力,说这是“反革命恐怖分子”搞的阴谋。接着,一轮又一轮的“肃清”就此展开。 斯大林把所有党内对手都打成了“恐怖分子”,说他们勾结外国势力、想推翻苏维埃,组织了所谓的“托洛茨基—布哈林集团”。政治斗争变成了生死清算。 更离谱的是,苏联当时正处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关键阶段,问题一大堆。粮食产量跟不上,工厂效率低下,政策刚性又高,经济处处起火。 斯大林不反思政策,反倒甩锅给“破坏分子”和“间谍”,说这都是内部敌人在搞破坏。于是,清洗的范围从党内蔓延到军队、工厂、科研机构,甚至普通百姓。 真正的恐怖,从1936年开始全面爆发。那年起,苏联搞了一连串的“莫斯科审判”。 这些人中,不少是列宁当年点名的接班人。托洛茨基被赶出苏联后,最后在墨西哥被冰锄砸死;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全都被处决;就连帮助斯大林打败托洛茨基的皮达可夫也没逃过厄运。 军队也没能幸免。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原本是苏联最有战略眼光的将领,也被污蔑为“德国间谍”遭到枪决。红军中高级军官几乎被清洗殆尽,连军校教官都不放过。 结果就是,当1941年德国闪击苏联的时候,苏军指挥系统一片混乱,刚开始就吃了大亏,几乎被打到家门口。 这场大清洗,不光是“杀人”,更是“毁人”。被清洗的不只是肉体,还是整个国家的精英结构。有经验、有主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没了,剩下的,是一群靠揣摩上意、唯命是从的官僚。 表面看政权稳了,实则骨架空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这些后来的领导人,大多是从清洗中“幸存”的人,能力有限,习惯保守,导致苏联后期越来越僵硬,改革也改不动。 人们习惯了靠忠诚混官职,不再看重能力和担当。上级说什么就是什么,底下人不敢提意见,怕出头被打。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苏联面对改革难题时,没人敢真刀真枪地解决,最后一步步走向崩溃。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那个著名的“秘密报告”,第一次公开批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大清洗。 他不是突然良心发现,而是知道,这场历史灾难的后果太深了,必须划清界限。但即便如此,那种恐惧、那种互相不信任的文化,还是在苏联社会里继续发酵了几十年。 更可怕的是,普通人也没能幸免于难。工人、农民、教授、作家、工程师、清洁工……只要有人举报、只要有点“嫌疑”,就可能消失在半夜的敲门声里。 这就是斯大林真正让人害怕的地方。他不是靠暴力镇压外敌,而是把整个国家当成敌人,把人民当成靶子。 几十年过去了,苏联早已解体,但这段历史的阴影仍未消散。今天的俄罗斯社会,很多人对斯大林的评价仍然分裂:有人认为他强国有功,有人则永远无法原谅那段血腥岁月。 但无论怎么看,斯大林的大清洗,都是20世纪最极端的政治灾难之一。 他不是靠战场上的胜利来统治,而是靠恐惧。他的“慈父”称号,背后是无数家庭的血泪,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撕裂。 参考: 学者:苏联大清洗死亡不足百万 西方却夸张到千万-环球网 苏军瓦解对国家军事安全的致命影响与警示 - 中国军网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盈盈赢梯

盈盈赢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