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个乌军士兵,举着白旗走出来,说的第一句话,不是求饶。是:“不是我们不想守,是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1-21 19:09:15

几十个乌军士兵,举着白旗走出来,说的第一句话,不是求饶。是:“不是我们不想守,是没人管我们了。” 那句 “不是我们不想守,是没人管我们了”,从来不是一时的抱怨,而是前线早已积重难返的现实写照,这种 “没人管” 的困境在乌东多个战场早就成了公开的秘密。就像红军城被包围的那 5500 名乌军,明明编制该有 31 个营,可平均下来每个营才 180 人,连正常编制的一半都不到,伤亡的人迟迟补不上,新派来的兵连枪都没摸熟就被推上前线,上级只给坚守命令,却绝口不提增援在哪。 这种 “画饼式指挥” 在前线太常见了。季米特洛夫的乌军更惨,那里的后勤补给几乎完全瘫痪,只有碰上无人机没法飞的恶劣天气,或者撞大运才能收到点物资,平时别说粮食弹药,连口干净水都找不到。 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被围在狭长区域里,想突围又没路,所有公路小路都在俄军无人机监控下,最后躲进废弃大楼还被 FAB-3000 巨型炸弹连人带楼炸没了,而指挥部明明知道这些情况,还在催着他们反击夺地。那些举白旗的士兵说的 “没人管”,其实就是这种叫天天不应的绝望 —— 上级的承诺比炮弹还虚,真到要命的时候连影子都见不着。 后勤崩坏早成了乌军的死穴。西方嚷嚷着给了 600 多亿美元军援,光 155 毫米炮弹就送了 150 多万发,可这些物资大多堵在半路或者堆在仓库,前线根本拿不到。美国智库的人去考察后都说,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援助,是基层士兵根本拿不到该得的东西。 巴赫穆特的战壕里,士兵们泡在没过小腿的泥水里,军靴变成泥块,只能用塑料布裹着脚防冻伤,可泡上 5 天塑料布也不管用,很多人得了 “战壕足” 要截肢,还有人直接在睡梦中冻死。 第 58 摩托化步兵旅伤亡超 65%,连长喊着 “没食物没水没装备”,却还被派去最危险的前线,这不就是把人当炮灰吗。那些废墟里走出来的士兵,神情呆滞的样子,多半是早就熬没了指望,知道没人会来送补给,也没人会来救他们。 指挥系统的瘫痪更让这种 “没人管” 雪上加霜。红军城被围到插翅难飞的时候,泽连斯基才慢悠悠说 “可以自行决定撤军”,可这话说得比废纸还不如,早在几周前西方专家就劝他撤军,他非要拖着演 “坚守戏码”,只为了向西方要援助。 士兵们被蒙在鼓里,连相邻部队撤走了都不知道,指挥官却早跑了,只留下 “原地坚守” 的命令。有战俘说,军官自己都分不清在干什么,一边说 “我们别无选择”,一边把士兵往深渊里推,到最后只能嘱咐下属 “有机会就投降”。这种混乱到荒诞的指挥,哪里还有一点 “管士兵死活” 的样子? 更讽刺的是,乌军早就没了像样的兵力补充,想管也没人可管。现在逃兵都快 65 万了,每月逃兵人数超 4 万,前线旅的人员配备率只剩 30%,根本没法作战。 为了填窟窿只能街头抓壮丁,新兵训练最多一个月,有时候才两天就上战场,这种兵的伤亡率高达 80% 到 90%,在高强度战线活不过四小时。有新兵被逼急了,直接在训练场开枪打死教官,这哪是军队,分明是快散架的草台班子。 那些举白旗的五十多人里,肯定有不少这样的新兵,他们从被抓壮丁那天起,就没被真正 “管” 过,没人教他们怎么打仗,没人给他们足够装备,只被当填线的工具,耗到弹尽粮绝才想起投降。 泽连斯基嘴上说 “士兵很重要”,可做的全是把士兵当道具的事。红军城里的乌军被逼着半夜爬楼插旗拍视频,就为了给西方看 “还在抵抗”,布达诺夫亲自去前线指挥空降,也不是为了救人,是为了演好这出 “真人秀”。 可士兵们骗不了自己,阵地里的尸体没人埋,重伤员没人救,通讯断了没人修,上级的命令比俄军的炮弹还致命。当 “坚守” 变成毫无意义的等死,当 “上级” 变成只催命不给支援的符号,那句 “不是我们不想守,是没人管我们了”,就成了所有被抛弃的乌军士兵最真实的心声,没有愤怒,只剩熬干力气的麻木。 毕竟在这场被利益裹挟的消耗战里,基层士兵从来都是最不值钱的耗材,没人会真的管他们能不能活下来。

0 阅读:61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