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家长的崩溃,戳中了多少家庭的痛点! 清晨7点15分的校门口,孩子们大多带着未睡醒的倦意,有的默默整理书包,有的还在打着哈欠,身旁的家长也难掩疲惫——赶早送完孩子,还要马不停蹄赶去上班。这样的场景,在不少小学门口每天都在上演。 很多小学生半夜11点左右才能完成作业入睡,清晨不到7点就得起床,算下来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睡眠时长显然不够。为了接送方便,不少家庭让老人帮忙,有的老人甚至在学校附近租房,就为了能多让孩子睡上十分钟,即便如此,轮流接送的奔波还是让全家觉得吃力。 家长们看着孩子在早餐时匆匆扒几口饭,课堂上偶尔走神,心里满是心疼却又无奈。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长期缺觉不仅影响孩子身高,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而影响学习效率。 那些“原则上鼓励保障睡眠”的表述,其实更该明确为硬性规定,八点半后到校、八点半后上课,不该是奢望,而是保障孩子健康的基本要求。 现在教育竞争确实激烈,就业压力也间接传导到了教育端,但再卷也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前提。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让孩子在透支睡眠中硬扛。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不仅是对孩子健康的负责,也是让教育回归本质的应有之义。 真心希望相关规定能更明确落地,让孩子能睡够觉、养足精神,也让家庭接送的压力能有所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