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从小就能看出孩子高考的数学成绩?为什么我有资格讲这节课?我是一线的高中数学老师、班主任,我知道高中数学成绩好的孩子什么样,也知道成绩差是为什么。其实就看孩子的数学兴趣和思维习惯,只要有这两点,高考数学成绩就会优秀。 所以你在小学的时候追求成绩是没有意义的。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我们班学霸是个女生,现在在农村,她的孩子都已经有孩子了,她成姥姥了。我那个时候,唯一的兴趣就是别人做不上的数学题,我把它做出来,然后得到老师的表扬,就那么简单。 中国有句俗语,叫“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胖”,所以小学成绩好,就是“先胖”,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因为你当时要追求成绩的话,非常可能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做很多的习题,对不对?这就跟你的生活里有个“小三儿”是一样的,你就不可能再踏踏实实地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了,知道吗?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激励教育,让孩子得到成就感。 我举一个我儿子的例子: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有个思维扩展题过来问我,说“爸爸,这道题不会”。 那我就激励他,我说“儿子啊,爸爸相信这道题你能做出来,你先做一下,10分钟之后做不出来,咱咱俩再探讨一下”。 然后他就去做了,大概七八分钟就做出来了,然后过来说“爸爸,我做出来了”。 我说“你给我讲讲”,然后他就给我讲,讲得很好,我表扬了他,还把他妈叫过来,我说“你看儿子,这么难的题他都做出来了,你给妈妈讲讲”。然后他就给他妈讲,他妈也表扬了他,我儿子就乐得在床上去蹦。其实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现在的错误是,家长根本就不会积极教育,陪读陪写时,孩子有问题就主动给讲解,还采用报班补课的形式,反复强化、死记硬背,为了提高成绩,这只能让孩子越来越懒、越来越笨。 那如何培养思维习惯呢? 两点:如果激励教育之后,孩子实在做不出来,我们可以用引导教育。你可以问孩子“给妈妈讲讲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然后根据孩子的想法,看他是分析力出了问题,还是推理力、抽象力、论证力出了问题,然后针对性地去引导他,培养他的分析力、推理力。 当然,这需要家长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大多数家长应该是没有的。没有也没关系,咱们可以采用自学的方法去培养,因为篇幅问题,我不可能展开讲了。 但是这两点做完之后,一定要加教导教育,保证孩子把这道题真正学会和理解。现在的错误是,家长认为给孩子报个奥数班、思维扩展班,就培养了孩子的思维习惯,那是扯犊子。 奥数曾经比较“火”,是因为当时很多名校招生跟奥数挂钩,国家严令禁止之后,奥数和思维扩展班其实应该一刀就切掉,但为什么没切呢?就是因为很多老百姓的认知有差距,他们还是没认识到这一点,然后到处找班去学习。那有很多奥数老师为什么不挣你钱呢?何乐而不为呢,对吧?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所以你记住,老百姓穷,不只是没钱,他是认知穷、思维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