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河财经】很多人始终想不清楚,日本为什么总是挑衅我们?隐藏着深层的历史根源。 中日两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接触,是唐朝的事情,当时朝鲜半岛三国混战,高句丽、百济、新罗大打出手,新罗向我们寻求帮助,而百济则向日本求援,两国的援军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附近爆发了激烈的海战,当时唐军总共有战船170余艘,士兵1.3万人,而日军则有1000多艘战舰和4.2万名士兵,表面看日本人占尽了优势,可没想到的是,一战之后日军全面溃败,被迫退守本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江口之战。 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失利之后,日本数百年不敢再染指朝鲜半岛,同时他们还派遣了规模浩大的遣唐使,来中国系统的学习我们的文字、官制、法律、服装、乐器、饮食、茶道等等,甚至就连他们的国花樱花都是从中国带回去的,还有日本的奈良城、京都城,也是完全仿制于我们的长安和洛阳。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对于日本这个外来国家,当时的我们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正是因为有中华文明的助力,日本才能快速摆脱蛮夷之风,成功进化为一个“文明国家”,也就是说,我们对日本,那是有再造文明之恩,这是莫大的恩情。 可日本是如何对待我们这个恩人的呢?弱小时他们蛰伏讨好积蓄力量,可一旦发现我们进入到了实力衰落期,他们就会露出獠牙狠狠地咬上我们一口。 这一点明朝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战争就是最好的案例。 当时明朝已经进入到了国力的衰退期,眼看机会难得,日本的丰成秀吉就趁机入侵朝鲜半岛,想要以半岛为跳板来啃食中华大陆。 1592年的时候,日本20万大军入侵朝鲜,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几乎占领了朝鲜全境,眼看战火即将蔓延到中华大地,万历皇帝派明军入朝,打了整整7年时间才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一战之后,丰成秀吉病死,日本国内陷入了大规模的内乱,往后300年都没有觊觎华夏的能力,但当时明朝由于国力损耗过大,同时渡海作战难度也不小,再加上日本人立马认怂道歉,所以当时明朝的一些清流认为:日本是一个蕞尔小国,我们泱泱大国,宽容一点才能凸显大国气象。 我们本以为用宽宏大量的态度去对待日本就能让他们幡然醒悟,可没想到的是,日本就是一个养不熟的白养狼,是一条捂不热的毒蛇,300年后,当日本结束了国家内乱,当他们发现咱们又处于国力的真空期时,就开始酝酿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腐朽不堪的清政府一败涂地,日军趁机进入我国的山东和东北等地,并在旅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次不能接受的重大军事失败,可站在日本的立场来看,这就是千年来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因为他们终于战胜了那个无法撼动的巨无霸,颠覆了整个东亚的格局,日本国内的史学家也普遍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历史上最关键的国运转折点之一。 因为这次战争的胜利,让日本掠夺了华夏的国运,2.3亿两白银的注入直接改变了日本历史的走向。 在经济领域,日本利用这笔钱兴办了钢铁厂、造船厂,修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基本确立了近代工业体系,让日本从一个农业弱国一跃成为“工业强国”。 在军事领域,日本将赔款的40%投入军事,扩建海军,打造了 “六六舰队”,同时大幅更新了日本陆军的装备,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军工产业,实现了枪炮和舰船的自主生产,为日后的军事现代化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占领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之后,日本还获得了战略中转地和资源供应地,为日本国内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总而言之,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获胜之后,他们尝到了战争的甜头,发现了一条快速强大的捷径,所以从那以后,日本国内就开始系统的研究如何一步步的蚕食华夏大地,这才有了后续的侵华战争。 只用了14年的时间,日军就在中国造成了3500万人的伤亡,对中华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可这次战争结束之后,我们却没有对他们进行对等的处置。 蒋介石为了打内战,拒绝了盟军提出的在日驻军的提议,同时国民政府还放弃了战争赔款,主动安全的遣送了400多万日军和家属回到日本。 最魔幻的是,日本的战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置,天皇逍遥法外,甲级战犯正力松太郎、方竹虎控制着日本的媒体,甲级战犯岸信介当上了日本首相,日本军政文化领域,全都是战犯在把持。 从中日千年的恩怨史来看,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最差的结局也就是战败认怂而已,我们不会给他们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可一旦他们成功了哪怕只有一次,那立马就会获得大量的好处 一旦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机遇,那中日之间新的冲突一定会立马降临。 所以不要对日本这个国家抱有任何幻想,你看看最近高市早苗发表了逆天言论之后,日本国内是什么场景?她的支持率一路飙升到了82%,大量的日本人站在她的那边,所以有问题的不是高市早苗,她只是日本人的嘴替,真正有问题的,是日本孕育军国主义思想的这片土地,这个问题不解决,未来只会源源不断的出现各种高市早苗,这就是日本国内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