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6070后“变蔫”——他们的日子,早过成了“自己舒服最重要”。 国家还盼着这帮人拉消费呢?拉倒吧,你看他们现在: 以前撸串能喝半箱啤酒,现在吃两口肥肉就反酸;奶茶店的吸管举到嘴边,突然想起“糖太多升血糖”,又放下了。 以前追演唱会挤前排喊得嗓子哑,现在蹲家里听京剧——戏文里的“一家平安”,比摇滚更戳心窝。手机外放不是没素质,是耳机戴久了耳朵疼;发完语音必须重听一遍,不是疑神疑鬼,是怕漏说“给孙子留的桃酥在冰箱”。 攒塑料袋不是抠,是觉得“洗干净能装菜”;一次性饭盒留着装剩菜,不是舍不得扔,是想起妈妈当年“烂锅都能补三次”的劲儿;早市的油酥点心必买,不是馋,是那味儿像小时候奶奶藏在枕头底下的“宝贝”。 以前买衣服要“显身材”,现在松紧带裤子配一脚蹬——舒服比好看重要;上千的外套看都不看,发黄的T恤穿了三年——不是买不起,是觉得“穿旧了更得劲”;帽子越买越多,不是赶潮流,是头顶的头发越来越少,得遮着点风。 有人说他们“不消费”,可他们的钱都花在刀刃上:体检报告要“全正常”,孙子的奶粉要“进口的”,爸妈的保暖内衣要“加绒的”。存钱不是抠,是怕医保额度不够,怕万一摔了一跤,不能给孩子添负担。 其实啊,6070后的“抠”,是活明白了——不是不想享受,是知道“稳当”比“热闹”强,“实在”比“花哨”强。 你们家的6070后是不是也这样?评论区聊聊,你最近发现爸妈又多了啥“老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