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坠机一个月后,美军打捞船终于开到;没信心捞起战机,又担心被中方抢走残骸 在

百日依山尽 2025-11-22 11:55:12

南海坠机一个月后,美军打捞船终于开到;没信心捞起战机,又担心被中方抢走残骸 在美军“海鹰”舰载直升机和“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坠进南海将近一个月后,美军的打捞船终于姗姗来迟。据美国“战区”网站报道,当地时间20日,美军第七舰队确认,其“守护者”级打捞船“萨尔沃”号,抵达了南海坠机现场,开始进行打捞作业。 南海某海域的海面下,两架美军战机已经沉寂了近一个月,直到当地时间 20 日,美军第七舰队的 “萨尔沃” 号打捞船才终于出现在这片海域,慢悠悠展开打捞作业。 这一幕让外界颇感意外,毕竟战机坠毁后,美军向来急于回收残骸,可这次却足足等了一个月才动手,背后藏着的既是打捞难题,更是对中方深海作业能力的忌惮。 事情要回到一个月前,美军一架 “海鹰” 舰载直升机和一架 “超级大黄蜂” 舰载机在南海执行任务时突发意外,相继坠入海中。 当时美军并未公开坠机具体原因,只紧急出动了附近的驱逐舰和侦察机在事发海域巡逻警戒,却迟迟没有启动正式打捞。有外媒猜测,可能是坠机瞬间的冲击导致战机残骸分散,加上南海海域的复杂环境,让美军一时难以锁定精确位置。 南海的深海环境向来是打捞作业的 “拦路虎”。事发海域水深超过 3000 米,海底地形崎岖不平,不仅有陡峭的海沟,还有厚厚的沉积物,战机残骸很可能已经陷入泥沙或被海流冲离初始坠机点。 更麻烦的是,这片海域的洋流速度快且方向多变,水温低、水压极大,对打捞设备的耐压性和操控性都是严峻考验。 “萨尔沃” 号作为美军 “守护者” 级打捞船,虽然配备了远程操控的深潜器和高强度打捞缆绳,但面对 3000 米级的深海作业,成功率依然不高,这也是美军迟迟不敢贸然动手的重要原因。 美军的焦虑还不止于此,更让他们坐立难安的是担心中方抢先一步回收残骸。近年来,中国的深海作业能力飞速提升,“奋斗者” 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多次下潜至万米海底,具备精准探测和取样能力,而专门用于深海打捞的 “深海一号” 打捞母船,配备了先进的声呐探测系统和重型起吊设备,能在复杂海况下开展打捞作业。 美军很清楚,一旦中方介入,凭借更靠近事发海域的地理优势和成熟的深海作业体系,完全有可能比他们更快找到并回收战机残骸。 这些坠毁的战机上藏着美军的核心军事机密。“超级大黄蜂” 舰载机搭载了先进的 AN/APG-79 有源相控阵雷达、电子战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而 “海鹰” 直升机则配备了反潜、反舰的专用设备和通信系统。 一旦这些设备落入他人之手,美军的雷达频率、电子战技术、武器制导方式等机密信息都可能被破解,直接影响其后续的军事部署和装备研发。 这也是为什么美军宁可冒着残骸被海流冲散的风险,也要坚持自己打捞,并且在打捞船抵达前,一直派军舰在附近海域巡逻,防止其他国家靠近。 其实美军并非没有深海打捞经验,此前曾多次在全球各地执行战机、潜艇的打捞任务,但南海的特殊环境和中方的存在让这次任务变得格外棘手。 有军事专家分析,美军之所以推迟一个月才启动打捞,一方面是在调配更合适的打捞设备和人员,另一方面也是在通过侦察手段反复确认残骸位置,同时观察中方的动态,避免打捞过程中发生意外摩擦。 如今 “萨尔沃” 号已经开始作业,但打捞工作注定不会一帆风顺。3000 米的深海中,残骸可能已经严重损毁,部分关键设备甚至可能已经被海水腐蚀,加上海流的持续影响,找到并完整回收所有残骸的难度极大。 而美军最担心的,还是在他们缓慢作业的过程中,中方会不会突然出现,打乱他们的计划。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1063

评论列表

Huyou

Huyou

3
2025-11-22 14:56

一种战略存在及其他目的,绝不是打捞难度那么简单!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