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0岁精神分裂小伙,他父亲用攒了半辈子的三万块娶回33岁脑瘫媳妇,本想搭伙过日子,结果一个月就查出怀孕。 老陈这一辈子,活得太不容易了!今年62岁,在河南周口农村种了一辈子地,老伴走得早,他又当爹又当妈拉扯儿子小伟长大。小伟18岁那年突发精神分裂,四处求医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病情稳定后也没法像正常人一样打工,只能在家做点简单农活。看着儿子转眼30岁,老陈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总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小伟没人照顾。“哪怕找个能搭伙做饭、互相有个照应的,我也能闭眼了。”老陈跟村支书念叨时,声音里满是无奈。 经人介绍,老陈认识了邻村33岁的小丽。小丽从小患脑瘫,肢体活动不便,走路一瘸一拐,说话也有些口齿不清,但心智清楚,能做些择菜、叠衣服的轻活,家里条件也不好。老陈心里盘算着,两个孩子都是苦命人,凑在一起互相扶持,总比孤单一人强。他把这辈子攒下的三万块钱拿出来,给小丽家送了彩礼,简单办了两桌酒席,就把小丽娶回了家。 婚礼那天,小伟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看着小丽傻笑,虽然说不出完整的祝福,却一直拉着小丽的手不肯松开。小丽坐在炕沿上,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主动给老陈倒了杯茶,含糊不清地说:“爸,以后……我照顾……小伟。”老陈看着这一幕,眼圈红了,觉得这三万块花得值,后半辈子总算有了盼头。 谁能想到,刚结婚一个月,小丽就出现了恶心、呕吐的反应。老陈一开始以为是小丽水土不服,带着她去村卫生室检查,医生搭脉后说了句“可能是怀孕了”,让他赶紧带小丽去县城医院做B超。拿着B超单上“宫内早孕”四个字,老陈愣在原地,又喜又忧。喜的是,家里要添新生命了,小伟以后也算有个牵挂;忧的是,小伟有精神分裂史,小丽有脑瘫,这孩子会不会遗传?万一孩子也有健康问题,这个家该怎么扛? “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既想留下这个孩子,又怕害了他。”老陈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做孕前检查(虽然已经怀孕,但医生还是建议做了全面评估)。主治医生解释,精神分裂症有一定遗传倾向,但并非绝对,小丽的脑瘫是出生时缺氧导致的,属于后天因素,不会遗传给孩子。“关键是孕期要做好规范产检,尤其是孕16-20周的唐氏筛查和孕20-24周的大排畸检查,能及时发现胎儿异常。”医生的话让老陈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但他还是后悔当初没提前做孕前检查,总觉得对小丽和孩子多了份亏欠。 村里人一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说老陈“糊涂”,花三万块娶个脑瘫媳妇,现在又怀了孕,以后负担更重;也有人劝老陈“趁早就打了,不然以后有的罪受”。但老陈没听这些闲话,他给小丽买了孕妇奶粉,每天变着花样做有营养的饭菜,小伟也好像懂事了不少,小丽走路不稳时,他会下意识扶一把,小丽恶心呕吐时,还会笨拙地递上水杯。小丽虽然行动不便,却总想着帮老陈做家务,每天早上起来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晚上给小伟洗袜子,这个曾经冷清的家,因为她的到来,渐渐有了烟火气。 其实,像小伟和小丽这样的残障人士组建家庭,在农村并不少见。国家卫健委2024年发布的《残障人士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残障人士婚姻登记率逐年提升,其中农村残障家庭占比达68%,多数家庭最核心的需求是“互相陪伴、晚年有靠”。但这类家庭普遍面临孕前检查缺失、孕期保健不足、经济压力大等问题,很多残障人士及其家属对遗传知识了解甚少,容易陷入盲目担忧或忽视风险的极端。 村支书得知小丽怀孕后,主动帮老陈联系了乡镇卫生院,申请了免费孕期检查项目。卫生院的医生定期上门给小丽做产检,指导老陈搭配孕期饮食,还为小伟做了免费的精神状态评估,确保他的病情不会因家庭变化受到影响。“现在政策好,不仅有免费产检,以后孩子出生后,还能申请残障家庭育儿补贴。”村支书的话,让老陈心里更踏实了。 这个看似艰难的家庭,因为一个意外到来的小生命,充满了新的希望。老陈用半辈子的积蓄,为儿子撑起了一个家;小丽虽然身有残疾,却用坚韧和善良温暖着这个家;小伟在亲情的滋养下,病情越来越稳定。残障人士从来不是社会的负担,他们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能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 生命的到来总是充满奇迹,也伴随着责任。老陈的选择,不仅是为儿子找个伴,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愿这个特殊的家庭能得到更多理解和帮助,愿即将出生的小生命健康平安,也愿所有残障人士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用户10xxx62
怀了谁的娃?
用户21xxx64 回复 11-22 23:35
精神分裂,好的时候,跟正常人一样,只是有时候会疯
fei 回复 用户21xxx64 11-22 23:48
这种病有遗传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