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张学良回奉天给父亲张作霖奔丧,见五姨太张寿懿浓妆艳抹,心头火起:“你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1-23 01:46:24

1928年,张学良回奉天给父亲张作霖奔丧,见五姨太张寿懿浓妆艳抹,心头火起:“你花枝招展的给谁看?”五姨太一愣,随后耳语了一句话,张学良立马由怒转笑:“那你继续! 一个男人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还是被日本人炸死的!那是何等的悲愤交加?所以,当张学良一路从前线秘密赶回奉天,急匆匆踏入大帅府时,他心里的弦是绷紧的,眼中是带着血丝的。 可是,他刚进门,就看到了一幕让他瞬间炸毛的景象:五姨太张寿懿!她不是该在灵堂前哭天抢地吗?她不是该素衣缟素,为亡夫哀悼吗? 结果呢?张寿懿竟然浓妆艳抹,一身艳丽的旗袍,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不仅她自己这样,整个帅府的姨太太们竟然也被她要求,像往常一样谈笑风生,甚至还举行着小小的聚会。 这场景,对张学良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他自幼就对这些姨太太心存芥蒂。他的亲生母亲赵春桂,当年跟着张作霖从苦日子里熬过来,后来却因张作霖纳妾、家庭矛盾,郁郁而终,死的时候日子过得非常清贫。他心里一直有块疙瘩,觉得这些后来进门的女人只图享乐。 尤其是这位张寿懿,比他也没大几岁,进门时才20岁,年轻貌美,最得父亲宠爱,一度让张学良认为她就是个爱慕虚荣、只会享福的女子。 所以,他哪忍得住?一腔怒火瞬间喷发,指着张寿懿就质问:“你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是给谁看?” 张寿懿那一刻,心里可能也咯噔了一下,但她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女人,很快就镇定下来。她没像其他姨太太那样,被少帅的怒火吓得哭泣或辩解,而是冷静地迎上前去,附在张学良耳边,低声说了一句话: “日本人派人来府好几次了。” 就这么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张学良原本因丧父之痛和家庭积怨而燃起的怒火,瞬间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冷汗,和瞬间的了然。他立刻由怒转笑,语气急促地对张寿懿说:“那你继续!” 为啥张寿懿要这么做?咱们得回到“皇姑屯事件”的背景:张作霖是1928年6月4日遇害的,而张学良是6月16日才秘密赶回奉天。这中间有足足12天的空档期。 这12天,就是东北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日本人炸死张作霖,就是为了制造混乱,趁机占领东北。他们最想知道的就是:张作霖到底死了没有?如果死了,谁来接管局面? 张寿懿当时是帅府的“话事人”。张作霖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速叫小六子快回奉天。”随后就撒手人寰。作为张作霖最信任和看重的女人,张寿懿第一时间就展现了她非凡的胆识和政治智慧。 她做了三件足以改写历史的决定: 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称大帅只是受了轻伤。 帅府如常:要求府内上下,特别是几位夫人,必须浓妆艳抹、笑脸相迎,营造一种大帅安然无恙、一切如常的假象。 电召少帅:密电张学良,让他火速秘密回奉天主持大局。 她深知,自己越是“花枝招展”,越是表现得若无其事,日本人就越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如果大帅真的死了,她这个最受宠的五姨太不可能如此镇定自若。 最能体现张寿懿这份胆识的,是日本领事夫人内田夫人的到访。日本人不放心,就派出了这位“朋友”来帅府打探虚实。 当内田夫人带着怀疑走进帅府小青楼东屋客厅时,她看到的正是张寿懿在梳妆台前,让丫鬟精心梳妆打扮的场景。张寿懿见到她,不但没有丝毫悲戚之色,反而笑容满面,镇定自若。 她甚至主动拿出香槟,和内田夫人“共同庆祝大帅脱险”!你想想,丈夫的尸体可能就在后院停放着,她却能强压悲痛,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演一场戏,还演得滴水不漏,这份心性和演技,实在令人佩服。 正是因为张寿懿的这种“花枝招展”,让日本人的探子们误以为张作霖还活着,大帅府一切正常,所以关东军才不敢贸然进攻,为张学良返回奉天、接管军政大权,争取了最宝贵的12天时间。 如果当时张寿懿情绪失控,大帅府乱作一团,日本人必然会趁乱入侵,东北可能提前几年就沦陷了。因此,张寿懿这一计“秘不发丧”,真的是凭一己之力,为东北争取了缓冲时间。 张学良在得知实情后,心中的愧疚和敬佩无以言表。他这才明白,眼前这位他曾鄙夷的“爱慕虚荣”的五姨太,不是为了自己风光,而是为了整个东北。她的“花枝招展”,是乱世中最坚实的保护色,是面对侵略者最大的勇气和智慧。 张寿懿直到张学良正式宣布父亲死讯,并稳定局势后,才终于卸下重担,放声痛哭。这泪水里,不仅有对亡夫的哀思,更有长久以来独自承受重压后的释然。 从那以后,张学良对张寿懿的态度彻底改变。他不再是那个带着偏见、质问怒斥的少爷,而是心存感激、充满尊敬的晚辈。他正式尊称她为“五姨娘”,将她视为家庭中最值得信赖的智者和长辈。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