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金圣叹因揭发官员贪污,反被执行斩首。为求速死,他对刽子手耳语:“你先

熹然说历史 2025-11-23 03:17:06

1661年,金圣叹因揭发官员贪污,反被执行斩首。为求速死,他对刽子手耳语:“你先斩我吧!我手心里的200两银票就归你了!” 一个文学天才,本该挥毫泼墨传世佳作,却因不平则鸣惨死刑场。1661年,苏州发生的一起”哭庙案”,不仅改变了金圣叹的命运,更成为清朝初期江南地区社会矛盾的缩影。更奇特的是,这位即将身首异处的文人,竟然还有心情和刽子手开最后一个玩笑。 金圣叹(1608年~1661年),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这个苏州城里长大的读书人,从小就不走寻常路。别人家孩子读四书五经是为了考状元当大官,他倒好,偏偏迷上了《水浒传》和《西厢记》这些被正统文人看不起的”闲书”。 金圣叹到了科举考试的年纪,可他一心向佛无意仕途,但耐不住家中长辈和老师的殷殷期望,只得硬着头皮参加考试,交的卷子自然胡乱发挥,乱写一气。有一次考试题目是《西子来矣》,这位奇才竟然写道:“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北城,西子不来;开西城,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主考官见到金圣叹的卷子十分生气:“荒唐至极,以后决不允许此人参加考试。” 被拉黑之后的金圣叹干脆换个身份继续考试,金圣叹见到这次的试题之后,认真书写,将自己四书五经的存货发挥的淋漓尽致,竟直接获取了当时岁考的第一名,这下大家都十分服气他的才学。但这家伙考完第一名就不玩了,转头去研究小说评点,由于所学冗杂,记忆极好,金圣叹逐渐成为江南一带有名的才子,讲学著书引人入胜,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物过来听讲,批注的书籍也被书商拿出印刷,在全国掀起一轮”金圣叹热”。 金圣叹批注的《水浒传》甚至传到了顺治帝的面前,顺治帝称其为:“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可谓评价极高。连皇帝都夸他,金圣叹感动得”向北叩首”,可见这人骨子里还是很朴实的。 好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就找上门了。1659年,朱国治出任江南巡抚,1661年,任维初被朱国治任命为吴县知县。这个任维初是个什么货色呢?为收缴赋税,任维初对民众施用酷刑,还导致一人死亡,民众无不惊恐。但是,任维初却监守自盗,将粮仓中的粮食高价转卖给百姓,从中谋取私利,这引起了民愤。 正好这时候顺治帝驾崩了,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哀诏于二月一日下达吴县,府衙设灵举哀痛哭三日。金圣叹他们借着这个机会,跑到孔庙里聚集,金圣叹与百馀名文士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其职。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朱国治下令逮捕其中11人,并为任维初遮瞒回护,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再逮捕金圣叹等7名文士,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以叛逆罪判处斩首。 1661年7月13日,金圣叹等18人在南京三山街被处决。到了刑场上,金圣叹还是那个金圣叹,一点都不老实。临死前金圣叹看见家人,神色自若的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莲”与”怜”,“梨”与”离”同音)这副对联说的是他两个儿子的小名,既表达了父子离别的不舍,又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但最有意思的还在后头。1661年,金圣叹被斩首前对刽子手说:“待会你先砍我,我有200两银票归你。”谁知,刀起头落,竟从他耳朵里滚出2个纸团,刽子手打开一看,瞬间目瞪口呆!原来,这两个纸团并不是刽子手心心念的银票,而是分别写着”好”和”疼”的2个普通纸团。 这刽子手算是被耍了个彻底。刀起头落,从金圣叹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连起来就是”好疼”,砍头当然疼啦,可人都死了还怎么喊疼?这位文学大师用最后的幽默诠释了什么叫做”死也要死得有点意思”。 更搞笑的是,金圣叹身陷囹圄将被斩首时叫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以为大师会透露出传世宝物的秘密或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拿来笔墨伺候大师。但没想到大师的”临终要事”竟然还是幽默。金圣叹指着狱卒给的饭菜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 而那个引起这场血案的任维初呢?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第二年朱国治因父丧离任,新任巡抚韩世琦知道任维初民怨沸腾,找了个借口就把他给咔嚓了。朱国治令心腹任维初继任吴县知县,任维初为一面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另外一面大举盗卖官米中饱私囊,亏空常平仓的漕粮,百姓不堪其苦。这样的贪官污吏,下场比金圣叹惨多了。 至于那个制造冤案的朱国治,下场更惨。康熙十二年被吴三桂开膛破肚,连尸骨都被分食了。相比之下,金圣叹虽然死得冤枉,但起码死得体面,死得有尊严,还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经典的幽默故事。

0 阅读:7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