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陈永贵病逝,大寨搭了灵棚,昔阳县领导:不拆,就不去祭奠。在得知此事后

混沌于浮云 2025-11-24 00:59:08

1986年,陈永贵病逝,大寨搭了灵棚,昔阳县领导:不拆,就不去祭奠。在得知此事后,“铁姑娘”郭凤英这样说…… 陈永贵是1914年出生在山西昔阳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山村,从小就给地主放羊扛长工,吃尽了苦头。抗日时期他冒险给八路军送情报,1948年入了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当生产委员,后来一步步成了大寨支部书记。那时候大寨是典型的七沟八梁一面坡,石头多土少,庄稼长不起来,他就带着大伙儿没日没夜地修梯田,冬天手冻裂了用布条一缠继续干,肩膀磨出血也不吭声。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大寨人硬是把石头山变成了层层梯田,还修了水渠水池,粮食产量一年一个样。1963年那场大洪水把好不容易建起来的东西全冲毁了,国家想给救济,陈永贵带着大家立下“三不要三不少”的规矩,一分钱一粒粮都不要,靠自己重新干起来,当年不仅恢复生产,还超额完成交售任务。这件事上报后,大寨一下子成了全国农业战线的红旗,陈永贵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劳模。 1975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农业。很多人以为他会变,可他还是那身打扮,裹白毛巾穿破棉袄,回村照样下地干活,吃派饭,从不搞特殊。工资不要,只拿大寨工分,国家给的待遇他能推就推。1980年他主动辞了副总理职务,回到北京东郊农场当顾问,日子过得比普通农民还简朴。晚年得了肺癌,临走前把全部积蓄都交了党费,遗愿就是不立碑不进公墓,骨灰撒到虎头山上,永远看着他一手带出来的梯田。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在北京医院去世的消息传回大寨,全村像天塌了一样。村民们顾不上多想,连夜从自家拆门板扛木头,在晒谷场上搭了个简易灵棚,挂上黑白照片,点上煤油灯,就想让老书记在村里多停几天。谁知道这事儿很快就捅到了县里,电话直接打到村里:灵棚必须拆掉,不然县领导一个都不来祭奠。 那年头正好是农村改革深入的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得正猛,大寨过去那种集体干劲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了,县里急着让大寨甩掉“老典型”的包袱,变成新时期的“经济典型”。搭灵棚这事儿在他们看来太张扬,太像在提醒过去的那一套,所以干脆拿“不来祭奠”压村里。村干部接了电话脸都白了,左右为难,谁也不敢先表态。 就在这时候,当年大寨“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英站出来了。她直接走到晒谷场边,双手叉腰,冲着大家大声问:永贵大爷当了副总理,给自家捞过一分钱好处没有?他走了,连个灵棚都容不下吗?这几句话像火星子扔进干柴堆,全村人一下子就炸了。原本还有点犹豫的村民全行动起来,从家里翻出所有白布木板铁丝,一趟趟往灵棚上加,硬是把原来晃晃悠悠的棚子加固得死死的,风刮不倒雨淋不塌。 县里又打了几次电话,村里人就听着,谁也不答应拆。领导最后真没来,可大寨人心里反而踏实了——他们觉得,老书记一辈子没白干,这灵棚就是大伙儿给他的交代。郭凤英那句话传开后,不光大寨人记住了,附近村子的人也都知道了,大家私底下都说,铁姑娘还是当年那股劲儿,敢为老书记出头。 出殡那天,大寨村从天不亮就人山人海,不光本村老少,十里八乡的乡亲都自发赶来,还有些外地人听说后也来了,没人组织,就那么跪在村口土路上,从村头一直排到老槐树下。有人带了自家蒸的白馒头,有人捧着一把虎头山的黄土,有人攥着当年陈永贵颁发的劳动奖状。灵车一过,全村哭声震天,那场面比任何官方仪式都让人动心。 骨灰最后按照陈永贵自己的遗愿,撒在了虎头山顶。从山顶往下看,那些层层叠叠的梯田还在,像一道道印记提醒后人,这片地是老书记带着大伙儿一锹一镐刎出来的。县领导没来祭奠,可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把老书记送走了,这事儿反而成了大寨人心里最硬的气。

0 阅读:46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