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曾经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王秀珍,突然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外界对她的下落有过种种猜测,但最终都被证实为流言。因为这个纺织工人出身的女人,由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了应有的处理。 王秀珍1935年出生在辽宁辽阳一个穷苦农民家,新中国成立后她才有机会上小学。1950年16岁进辽阳纺织厂当工人,那时候厂里条件简陋,她每天从早忙到晚,操作织机保持高产量。工作几年下来,她表现突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还被评为辽阳纺织厂先进生产者、辽阳市先进生产者、辽宁省劳动模范和东北地区劳动模范。这些荣誉让她在厂里有点名气,也被选为辽阳市人民代表和辽宁省人民代表。组织看她有潜力,1956年9月就把她送到上海纺织工业学校深造,学机织专业,学制4年。 学校毕业后,1960年8月她先到上海纺织工业局设计院实习,当技术员。实习期满,她分配到上海国棉三十厂,继续干技术工作。1961年12月调到国棉三十一厂,任技术员和工段长。那几年她确实出力不少,帮厂里改进生产流程,提高效率,产品质量上去了。纺织行业竞争激烈,她带队搞技术革新,产量提升明显,厂领导也认可她有本事。只是后来形势变化,她卷入上海的造反活动,1966年开始贴大字报针对厂领导,加入了造反派组织。 1967年2月,她成了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宣传组织组组长,这个位置让她接触到更多高层事务。1968年进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负责文教组工作。1970年3月升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1月当上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那时候她36岁,已经是副省级干部,从底层工人一步步上来,靠的是实际干活和抓住机会。但她追随的那些人逐渐出问题,她自己也开始被注意。 1976年10月中旬,王秀珍去北京出差,刚到旅馆就被带走审查。那时候她在北京的活动记录全被查了个底朝天,包括档案、笔记本和信件。厂里起初没人知道实情,有人说她可能升职了,去负责更大范围的纺织协调。也有人传她生病住院,需要静养一段时间。一个月过去,她的办公室被封,照片和奖状全撤了,大家才觉得不对劲。调查组动作快,把她过去的发言、表态和参与的事项全列成清单,她起初还辩解是执行任务,后来就没话说了。 其实迹象早就有,她关联的那些人一个接一个出事,她的名字也进了审查名单。1976年10月8日到9日,她和马天水、徐景贤等人开会讨论形势,决定发放武器给民兵,包括枪支7万多支、炮300门和弹药100多万发,准备应对可能的变化。10月9日凌晨,她在民兵指挥部主持紧急会议,通知大家中央出大事,要组织工人罢工和游行,还调集民兵进入战备状态。结果这些计划被挫败,她直接被隔离。 审查过程严谨,她的职务一步步撤销,所有痕迹抹除。外界猜测不断,但最终证实那些传闻都是假的。她纺织工人出身,本来有技术傍身,却因这些行为付出了代价。处理结果是应有的,基于她参与的那些事。 1977年年初,王秀珍所有职务被取消,进入隔离审查。她的办公室换锁,奖章收回,名字从先进榜单上消失。1978年被开除党籍,转到封闭单位接受进一步处置。外界只知道她出事了,位置保密。1982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她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理由包括操纵工作和违反原则。这些让她彻底失去地位。 服刑期间,她丈夫离婚,子女各自生活,不再联系。1994年冬天出狱,她59岁,只带几件旧衣。去劳动局申请救济或住房,被拒,说不符合条件。她只能自谋生路,找到外滩清洁工的活,每天早上5点出门扫街。冬天手冻裂,夏天汗流浃背,她就这样维持生计。健康越来越差,咳嗽严重,却没钱也没意愿看病。住旧筒子楼,屋里简陋,邻居都不知她底细。 她病倒几天后去世,遗体火化,墓碑用化名。她从纺织女工起步,做到全国劳模和高层干部,却因所作所为落得这个下场。人生轨迹让人感慨,靠本事上位,却没守住底线。 王秀珍的故事反映出那个时代很多人的人生起落。她从穷苦出身,通过努力成为劳模,1950年代在辽阳纺织厂干得风生水起。进上海学习后,技术水平上台阶,在国棉厂当技术员时确实帮厂里解决了不少生产难题。纺织行业讲究效率,她推动的那些革新,让产量和质量双双提升。那些年她获得表彰不少,证明她有实际能力。但后来她卷入上海的权力斗争,成了造反派骨干,这让她快速升迁,却也埋下隐患。 到1970年代,她在上海市革委会和市委的位置,让她接触到更多决策事务。但1976年那些举动,直接导致她被处理。发放武器和开紧急会议,这些事记录在案,无法否认。审查后判刑17年,坐牢到1994年,出狱后生活艰难,做清洁工勉强糊口。咳嗽病没治,最终病逝。这段经历提醒人,个人选择影响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