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由男相到女相的演变 每人心中都有一尊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才是观音菩萨的相,如果一定要说观音菩萨是男相还是女相,应该从源头说起。 一、观音菩萨着男相的出处。 《华严经》描述,观世音着男相。 经文:“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将观音菩萨描述为勇猛丈夫,明显是男身相。 《悲华经》描述,观世音也是男相。 天竺有转轮圣王名无净念,其第一王子名不眴,即观世音菩萨,王子当然是男相。 佛教的早期,观音菩萨塑像多为男相。 最早出现佛教造像的犍陀罗地区,观音身披璎珞,手持莲花,就是男子形象。 敦煌壁画中的菩萨,深目长眉,留有卷曲小胡,无异就是男相。 北魏青天河摩崖观音,也是男性形象。 藏传佛教中,观音也多呈男相,代表形象是莲花手。 二、中国本土化传播中,观音菩萨由男相逐步演变为女相。 1、各朝代传承的逐步演化。 魏晋南北朝时观音仍以男相为主,但也出现“体态柔美、服饰婉约”的过渡形象。 佛教兴盛的唐代,武则天称帝后,倾向女性崇拜,女相观音造像开始增多。 宋代后,程朱理学影响下,观音女相更趋成熟,净瓶杨柳,白衣素裙,成为观音菩萨的经典形象。 2、妙善公主成道的故事。 【拒婚、出家修行遭磨难】 春秋时期,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公主,自幼不慕荣华、虔心向佛。 到了婚嫁年龄,拒绝父王安排的婚事,执意出家修行。 惹怒了妙庄王,将她软禁后宫,见其初心不改,又把她贬到白雀寺做苦役,甚至怒烧寺院。 上天庇佑,大雨扑灭大火,妙善未遭劫难,后来还被一头白虎驮到香山结庐修行,她在山中采药救治百姓,被众人尊为香山仙姑。 【献手眼舍身救父】 妙庄王患上怪病,全身溃烂,御医全束手无策。 神医指点,需用无嗔恨之人的手眼做药引,才能治愈。 妙庄王向长女和次女求取手眼,都遭到拒绝。 妙善公主得知父王病重,为救父王,毫不犹豫地剜出自己的眼睛,并砍下手臂,让使者带回做药引,妙庄王服药后,果然很快痊愈。 【感动上天成菩萨】 妙庄王得知,药引是妙善献出的手眼后,悲痛万分,亲自前往香山,向妙善谢罪。 在他跪地忏悔之时,天空梵音缭绕,金光万道。 妙善失去的手眼,不仅瞬间重生,还化作了千手千眼的法相。 随后功德圆满飞升,成为观世音菩萨。 妙庄王也从此皈依佛门,并下令为她塑像。 3、观音的慈悲,与女性形象更加吻合。 “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是观音的核心愿力,温柔、母爱、悲悯等特质在传统文化中常与女性关联。 所以,将观音塑造成女相,更有亲和感,使信众,尤其是女性信众,能从中产生更强情感共鸣,完美契合大众对慈悲救赎的观音形象。 三、电影或电视剧《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着女相出现,并在百姓心中深深定型,当心中默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心中的形象,多为《西游记》中塑造的观世音菩萨形象,白衣大士手托净瓶,两边站着两位童子,随时莅临,护佑着百姓。 四、民间供奉的观音菩萨像,也都是女相。 民间供奉的观世菩萨,基本都是慈悲的女相,微笑、慈善,随时都会为信众带来祈愿的心想事成。 阿弥陀佛![祈祷][祈祷][祈祷],如有不妥之处,请海涵,出发点是劝人从善。 结语:观音菩萨是男相是女相?您心里有答案了吗?



英雄本色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祈祷][祈祷][祈祷]
孟想成真
南无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