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11月22日报道,南非G20峰会间隙,德国总理默茨对韩国总统李在明说:“我们正在考虑对中国的战略,想请教韩国对中国的看法。”这说明,高高在上的德国人,开始虚心请教亚洲国家,并开始认真调整对中国的战略了。 根据韩联社的说法,德国总理默茨与韩国总统李在明在G20峰会间隙举行了会晤,主要谈及两国的能源、矿产合作。在会晤的中途,德国总理默茨本来在谈论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关注,突然话锋一转,说了上述那句话,意在了解韩国对的对华策略。 只能说这时候的默茨问出这话,根本不是一时兴起,分明是德国撞到了现实的南墙,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处境,才不得不放下欧洲经济引擎的架子,转头向把中美平衡玩得越来越溜的韩国取取经。 毕竟现在的德国,对华战略早就不是 “要不要重视” 的问题,而是 “再不调整就要吃大亏” 的紧急情况。 德国的经济命脉早就和中国绑在了一起,这可不是空话。2025 年前 8 个月的数据摆着呢,中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贸易额达到 1634 亿欧元,比美国还多了 6 亿欧元,要知道 2016 到 2023 年中国就一直稳坐这个位置,2024 年短暂落后后又反超,这背后全是德国企业用订单投的票。 最典型的就是汽车业,奔驰、宝马、奥迪这三巨头 2024 年在华销量集体下滑,宝马降了 13.4%,奥迪跌了 10.9%,但中国依旧是它们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奥迪全球近四成销量都来自中国,宝马也占了 29%。 这些德系豪车以前在中国市场横着走,现在却被中国新能源车企逼得降价抢市场,可降价又伤品牌、压缩利润,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还慢半拍,德国人急得团团转,却想不出破局的法子,自然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应对的。 更让德国头疼的是美国的搅局。美国动不动就加关税,2025 年对进口汽车加征 25% 的额外关税,直接让德国汽车对美出口同比降了 23.5%,前 8 个月对美出口整体跌了 7.4%,8 月单月更是暴跌 23.5%,连续五个月环比下降。 欧洲内部市场就那么大,美国又关上了门,德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可不就只能盯着中国市场。 可美国还逼着德国搞供应链脱钩,一会儿要限制对华技术出口,一会儿要拉着搞 “小圈子”,德国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 得罪中国,汽车、机械这些核心产业得喝西北风。 跟着美国走,自家企业的利益又要被扒层皮,这种两难境地,德国自己掰扯不清,就想看看同样被美国绑着军事同盟、又和中国经济深度绑定的韩国是怎么过关的。 而韩国恰恰是在中美之间蹚出了一条务实的路,这正是德国最需要的经验。李在明上台后搞的 “实用外交” 简直是为这种大国博弈量身定做的,他打破惯例只给中国派特使团,还让前国会议长带队,亲手写信递交给中国高层,明摆着把对华关系放在优先位置。 在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韩国外长直接说不准驻韩美军介入,李在明自己更是放话 “台湾问题跟韩国没关系”,这种表态看着大胆,实则精明。 中韩 2024 年贸易额都涨到 2.33 万亿元人民币了,超越日本成了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三星西安工厂占了其全球 NAND 闪存产量的 40%,SK On 在盐城的电池厂是全球规模最大、回报最高的项目,要是因为台湾问题搞僵关系,韩国经济就得先崩。 之前美国逼韩国加入芯片四方联盟,中国一管制镓锗出口,韩国半导体出口就降了 20%,三星利润直接腰斩95.7%,吃过亏的韩国现在把 “平衡术” 玩得炉火纯青,既不得罪美国盟友,又死死抱住中国市场,甚至还能借着 RCEP 红利扩大出口,这种操作在默茨眼里简直是 “教科书级” 的。 德国现在急着找矿产供应渠道,又怕触怒中国搞砸合作,自然想问问韩国:怎么跟中国谈产业合作既能拿到资源,又不用被迫选边站队?毕竟韩国连 “韩中日” 的表述顺序都改成把中国放前面,这种细节里的学问,正是现在焦头烂额的德国最需要的。

冬日暖阳
美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