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人阵亡,100艘战舰会被击沉?美媒:台海开战解放军伤亡惨重,大陆在军事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24 14:45:30

40000人阵亡,100艘战舰会被击沉?美媒:台海开战解放军伤亡惨重,大陆在军事实力上已大幅提升,具备对台实施精确作战和局部封阻的能力,且在近海作战、火力覆盖和信息化体系方面具有地利优势。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2023年1月9日发布的这份报告,名叫《下一场战争的第一仗》,组织了24次兵棋推演,设定2026年大陆对台湾地区发动两栖登陆。推演规则参考历史战役,用格子地图、骰子和计算机计算结果,参与者包括美方退役将领和现役军官。报告一出,美媒像CNN、The Hill立刻抓住“解放军损失惨重”这点反复炒作,好像大陆行动注定血流成河。   稍有常识的人都能戳穿这套推演和后续炒作的真面目,整个过程从前提设定到数据计算都透着刻意的失衡。   推演组织者首先就把解放军的体系化作战能力抛在脑后,一门心思往“登陆部队单纯硬冲滩头”的陈旧剧本里框,他们嘴上说着参考历史战役,却故意抹掉关键的时代背景——诺曼底登陆时盟军根本没有绝对制空权和制海权,而如今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火力覆盖密度和精确打击能力,早已不是二战时期的军队能比拟的。   更离谱的是,2025年东部战区“联合利剑”演习已经充分展示,解放军具备72小时内瘫痪台岛防空体系的实战能力,可推演里却虚构出“台军在轰炸后仍能向滩头机动”的荒诞情节,这种掐头去尾的推演,和二战时期日本大本营为掩饰失败发布的虚假战报没有本质区别。   解放军近年来在台海方向构建的精确作战体系,早已实现对台湾全岛及周边海域关键目标的全覆盖。   火箭军装备的东风系列导弹,能精准锁定并摧毁台湾的雷达站、导弹阵地和指挥中心,即便台军把战机藏在花莲山洞、把“雄风”导弹搞机动部署,也躲不过卫星和长航时无人机的持续追踪。   空军的歼-20隐身战机可以凭借隐身优势突破防线,配合歼-16战机实施多波次饱和打击,台湾仅有的几架E-2K预警机,在电子干扰和精准打击下撑不过三个小时就会被彻底清空,台军引以为傲的“天弓”防空系统,在多维度攻击和电子压制下,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一堆无法运转的废铁。   美国媒体对这些关键事实避而不谈,只盯着推演里虚构的“伤亡数字”大做文章,本质就是想制造“解放军打不赢”的认知误导。   台海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赋予解放军天然的近海作战优势,这一点被美军智库刻意弱化甚至无视。   台湾海峡最宽处不过四百多公里,最窄处仅有一百多公里,解放军部署的岸基反舰导弹、远程火箭炮和海空力量,已经构建起多层立体防御网,这片海域对任何外来干涉势力而言都是名副其实的“死亡区域”。   海军的航母编队和两栖攻击舰可以在外围构建警戒圈,022型导弹艇凭借高速灵活的特性实施突击,潜艇部队则在水下构建起隐蔽屏障。   美国媒体炒作的“100艘战舰被击沉”,完全忽略了解放军的作战逻辑——解放军绝不会把舰队扎堆送进台军岸防导弹射程,而是会先用火力彻底摧毁对方的防御节点,清理完障碍后再从容组织登陆行动,这种基本的战术逻辑被推演者刻意无视,足见其用心之险恶。   推演报告在后勤补给这个关键环节的计算,更是暴露了严重的专业性缺失。   推演人员还抱着二战时期“靠登陆舰硬扛输送”的旧思维,却对解放军早已成型的“立体投送”体系视而不见。解放军的大型运输机可以直接空投伞兵抢占关键机场,气垫登陆艇能快速输送重型装备上岸,无人船和直升机还能搭建临时运输通道,形成全方位的补给网络。   台当局在滩头布设的水雷和障碍,会被专业扫雷舰和无人破障设备提前清理,所谓的“登陆难”早已不是无法破解的难题。   更值得玩味的是,推演完全没考虑美军自己的后勤短板——西太平洋基地90%的航空燃油都依赖冲绳嘉手纳基地储备,而这个基地距离台海仅600公里,正好处于东风-16导弹的打击范围内,一旦油库被毁,美军战机出勤率将骤降70%,可这样关键的后勤节点,居然被推演者直接排除在攻击目标之外。   美国媒体疯狂炒作这份漏洞百出的报告,就是想通过渲染“战争恐怖”给台湾当局打气,让“台独”分子抱着“美国会出手相救”的幻想,心甘情愿充当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棋子。   他们在炒作中只提解放军的“损失”,却绝口不提台湾一旦开战会面临的灭顶之灾——电力系统会被精准打击瘫痪,交通网络会全面中断,半导体工厂会彻底停摆,整个台湾岛会瞬间陷入混乱,这些关乎台湾民众切身利益的后果,被美国媒体刻意隐瞒。

0 阅读:3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