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3日,日本外务省声称:“联合国成员国曾达成一致,认为《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条款已过时,形同虚设”,“各国也决心从《联合国宪章》中删除敌国条款。” 对于日本外务省公开“说谎”和“忽悠”,日本人自己都不信了,因为《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条款压根没有删除。 甚至安理会(联合国五常)都没有讨论过删除,完全是日本当局,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当局,日本外务省“睁眼说瞎话”。 敌国条款的问题其实早就存在了,它本质上是二战后遗留下来的历史产物,是用来针对当初的轴心国阵营,也就是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 条款大意是说,如果这些国家再度挑起战争,联合国成员国可以不经过安理会直接采取军事行动。虽然几十年来这个条款从来没有被真正动用过。 但它始终还在《联合国宪章》的正文里。说它“形同虚设”可以理解,说它“已经被删除”就属于自说自话了。 日本外务省这回的说法,连联合国自己都没有回应支持,更别提五个常任理事国有哪个公开站出来背书了。 其实日本政府一直以来都对这个条款很敏感,毕竟这条款挂在那儿,怎么都会让人觉得日本在联合国里好像身份不完全“正常”。 尤其是日本这些年一直想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每当联合国改革议题被提起,日本就会顺带再提一次“删除敌国条款”。 但问题是,这种改革涉及联合国宪章的正式修订,不只是说说而已,需要安理会五常全部通过,还要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国批准,流程复杂到近乎不可能。 而且从现实角度来看,五常之一的中国一直保持审慎态度,根本没有松口的迹象。这次日本外务省的发言比较离谱的一点,还在于它直接把“愿望”说成了“现实”。 说什么“联合国成员国一致认为敌国条款已经过时”,这话听起来好像联合国已经开了会,还投了票,结果查一下联合国官网,根本没这回事。 这种操作就像你没拿到驾照却到处说你已经上路开车五年了,听着轻松,实则违法。更离谱的是,这个说法连日本国内的学者都觉得太跳脱现实了。 有些媒体甚至指出,日本政府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国际场合夸大其词,之前在核污水排海问题上也是用一大堆“专家评估”来包装自己的决定,结果国际信任度反而被打了折扣。 说到底,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经常出现一种“自我感动式外交”的倾向。就是他们觉得只要态度好、说得多、声音大,世界就会认同他。但国际政治可不是靠喊口号解决的。 尤其是像《联合国宪章》这种涉及全球秩序基础的文件,哪怕一字之改都得各方艰难协商。更何况这条敌国条款虽然没在实质操作中起过作用,但它的象征意义还在。 很多国家其实并不急着去改,因为一改就可能会连带引发对其他条款的重新审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件事其实也让人再次看清楚,日本政府在处理历史问题上的某种“选择性健忘”。 他们想要摘掉敌国条款这个标签,却不太愿意正视这个标签是怎么来的。如果说日本政府真的想要在国际社会中摆脱历史包袱。 那最基本的做法应该是积极面对历史,而不是靠改写现实来粉饰过去。否则就算条款哪天真被删了,国际社会的印象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现在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很多变化,比如俄乌冲突、中东紧张、全球秩序正在经历重构。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想在联合国体系中争取更大话语权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种诉求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上。靠制造“话术泡泡”来推动国际认同,只会让人觉得不靠谱。特别是当前联合国改革议题本就争议巨大。 包括安理会扩容、否决权改革等,都是牵涉所有会员国利益的大事,日本外务省拿一个并未发生的“共识”来作为政治宣传,实在显得不够专业。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表态出来之后,国际舆论的反响也很微妙。有的国家干脆一笑了之,有的则干脆不回应,显然大家都知道这是日本一厢情愿的说法。 真正值得日本反思的,不是敌国条款还在不在,而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国际社会仍然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保持警惕。这份警惕不全是因为条款,而是因为态度。 所以说,日本外务省这次的发言,不仅没有为自己国家争取到什么实际利益,反而还坐实了“忽悠外交”的印象。 如果他们下一次还想在国际场合提出类似主张,最好先看看联合国官网有没有发通知,再决定要不要开发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