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怒骂乌克兰总统“忘恩负义”! 特朗普这火算是彻底压不住了!对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顿猛批,张口就是“忘恩负义”,那股子怒气隔着太平洋都能感觉到。 11月24日凌晨,俄罗斯卫星新闻网就爆出了这事儿,说这位美国前总统在周日的时候,又把乌克兰当局拉出来批评了一顿,核心意思就是:美国为了解决他们和俄罗斯的冲突,费了那么大劲,结果乌克兰领导层连句感恩的话都没有,泽连斯基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特朗普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全是不满,还特意强调,自己当年接手的就是个“本不应该发生”的冲突,现在搞到这个地步,对谁来说都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尤其是那些平白无故就丢了性命的数百万人,想想都让人揪心。 可能有人觉得特朗普这是故意挑事,但要是把这事儿前前后后的脉络捋清楚,就知道他这话里既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也藏着不少现实的纠葛。 要知道,俄乌冲突这摊子事,从一开始就和美国的政策扯不清。2022年2月24日,普京宣布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冲突正式爆发,而这时候正好是拜登执政期间。 当时拜登政府一边使劲给乌克兰送军援,一边联合西方盟友给俄罗斯加码制裁,还多次公开表态支持泽连斯基,甚至在冲突一周年的时候,拜登还专门跑到基辅去给泽连斯基站台,说“美国人民和你站在一起”。 那时候的泽连斯基也硬气,拒绝了美国提出的撤离基辅计划,喊着“要弹药不要顺风车”,靠着西方的援助在前线硬扛。 但特朗普一直就不认同这套打法。早在2024年竞选总统的时候,他就拍着胸脯说,自己要是当选,24小时内就能结束俄乌冲突。这话当时听着像吹牛,但确实说到了不少美国人的心坎里——毕竟打了这么多年,美国纳税人的钱像流水一样往乌克兰送,谁也扛不住啊。 等到2025年特朗普真的上台,才发现这事儿比想象中难多了,所谓的“24小时解决”根本不现实,上任好几个24小时过去了,冲突还在继续,他甚至不得不废除拜登的一堆行政命令,重新调整对乌政策。 特朗普觉得自己够意思了,上台后没少为乌克兰忙活。 虽然没兑现24小时停火的承诺,但他也在积极推动谈判,甚至还和普京通电话,试图缓和局势。 而且该给的援助也没少给,比如之前美国国防部暂停对乌运送物资一周后,还是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动下恢复了,送过去的155毫米口径火炮弹药和精确制导火箭弹,对当时前线吃紧的乌克兰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要知道那时候俄军正猛打,一天之内就发射了728架无人机、6枚“匕首”导弹和7枚巡航导弹,造成了不少伤亡,没有美国的援助,乌克兰的处境只会更惨。 可在特朗普看来,泽连斯基非但不感恩,反而有点得寸进尺。当年拜登政府全力支持的时候,泽连斯基喊着要收复所有领土,态度强硬得很。 现在特朗普想推动和平谈判,让双方都做些让步,泽连斯基却开始摇摆,到了2024年12月甚至公开说,只要乌克兰控制的领土能进北约,就愿意停火靠外交解决争议领土。 这种前后态度的转变,在特朗普眼里就是“翻脸不认人”——之前靠美国援助撑着的时候硬气十足,现在要坐下来谈了,倒想起妥协了,那之前美国付出的代价算什么? 更让特朗普窝火的是,泽连斯基似乎没搞清楚自己的处境。现在的乌克兰早就不是当初那个被西方众星捧月的角色了,国家预算近四分之一都靠西方援助,经济被打烂了不说,想谈和都没资格上桌。 特朗普心里门儿清,这冲突能拖到现在,美国和北约的“拱火”和援助占了很大因素,可现在美国不想再耗下去了,欧洲盟友也早没了当初的热情,泽连斯基还抱着过去的心态,觉得美国就该无条件支持他,这在特朗普看来就是“忘恩负义”。 其实特朗普骂泽连斯基,也带着点对前任政策的不满。他一直觉得俄乌冲突就是拜登政府拱火拱出来的,自己是“接了个烂摊子”。当年拜登在冲突爆发前多次说“俄罗斯要入侵乌克兰”,等于变相激化了矛盾。 冲突爆发后又一个劲地军援,把美国拖进了持久战的泥潭。特朗普上台后,一边要收拾这个烂摊子,一边还要平衡美俄关系,甚至想让俄罗斯重返国际市场,可泽连斯基这边还不配合,难怪他会发火。 当然,特朗普的话里也有自己的政治算计。他说冲突“对所有人都是失败”,尤其是“丧生的数百万人”,这话很容易引起民众对战争的反感,也能凸显自己“和平缔造者”的形象。 泽连斯基其实也有自己的难处,从当初喊着收复全部领土,到后来愿意妥协停火,他也知道乌克兰耗不起了。可他可能没搞懂,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从来都不是“无私奉献”,而是带着地缘政治的算计。当初拜登支持他,是为了遏制俄罗斯。 说到底,这场冲突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无辜丧生的民众和被打烂的家园。特朗普的怒骂,与其说是对泽连斯基的不满,不如说是美国对俄乌冲突态度转变的信号——再这么耗下去,美国也撑不住了,泽连斯基要是再不清醒,可就真的没人救了。

